一、铜材价格行情综述
铜价走势回顾
今年铜价变化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一季度,铜价继续2017年底的上涨趋势,但在56000元/吨位置两次上涨后回落,整个第一季度1到3月持续跌破原有价格区间,3月底跌到48720元/吨,跌幅达到13%。第二阶段是第二季度,铜价在底部回升过程中,同时受到环保政策收紧和废铜进口限制的影响,加上智利铜矿发生罢工,6月中旬价格重新回到每吨54800元的水平,第三阶段从6月中旬持续到年底,由于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和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表现疲软,价格虽然触及年内第二高点,但成交量与价格严重脱节,多头纷纷离场,市场出现大幅低开,价格从6月份的峰值连续三个月下跌,最终跌破2016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再次探及每吨48000元的阶段性低点,铜市由此从牛市转为熊市,市场趋势形成,未来预计将呈现下跌走势。当前铜价再度下探至50000元/吨的年度关键点位下方,并且在此年度内,该价格已经第四次触及48000元/吨的最低支撑区域。
二、全球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全球经济面临的三大主线影响因素。
全球贸易争端不断加剧,中美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这种紧张关系预计会长期存在,大国间的竞争可能造成国际市场状况变差,美国同时向欧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多个经济体施加贸易压力,导致全球经济普遍感到贸易前景不乐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有所下调,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6.0%。
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大环境下,全球资金变得紧缺,这种情况带来了许多变数,让人难以预料,资产市场的表现也因此出现显著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资金在各个领域之间流动和分配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些领域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而另一些领域则相对较少。美联储在2017年10月启动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操作,这标志着全球各国中央银行长达十年的量化宽松政策进入了尾声阶段,欧洲中央银行也计划于2019年第一季度完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2018年时资金供应的减少已经对各类资产价值造成了负面影响,伴随着利率上升的阶段,美国股票市场长达十年的上涨趋势宣告终结,这一系列事件也间接改变了全球商品市场的投资者心态。
国际局势与经济背景或面临显著变数,其中欧洲政治局面仍存较多变数,诸如英国脱离欧盟无协议情形、欧盟议会选举、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改选、意大利议会选举、意大利财政难题、德国执政党主席更迭等事件,均可能重燃欧债危机所揭示的深层结构性隐患,并经由国际贸易渠道、美元指数起伏等途径,对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形成干扰。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美国片面废除伊朗核协议,卡塔尔脱离欧佩克等突发状况,扰乱全球能源格局和国际政治联盟的归属选择,极有可能导致“中东火药桶”的连锁反应,最终损害世界经济。
三、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美元的周期表现
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通常以美元作为计量单位,因此美元指数的波动与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负相关性,美元从2018年2月跌至88点附近后出现明显上涨,在短短六个月内攀升至97点以上,随后进入调整期,但现阶段依然处于逐步攀升的通道之内。
2018年,美元重新走强,核心原因如下:
美联储提高利率并减少资产负债表,而欧洲、中国和日本央行维持宽松政策,两者之间的利差差异,导致大量资金流向美元,形成显著的吸引力。
意大利遭遇经济困境,特朗普挑起国际争端,世界各地接连出现动荡,投资者纷纷寻求安全资产,这种情形持续发展。
三是美债收益率超过3%,推升市场避险模式。
2、美元的周期位置及货币政策
自2017年起,美元启动了加息进程,美国历次加息阶段,多数引发了区域或世界范围的金融动荡。目前,全球货币政策的注意力已集中到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上,从2018年岁末美联储每月减少500亿美元(约合3500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到2019年,转而每年收缩4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万亿元!流动性重塑带来的是固有大宗估值的坍塌。
根据美元指数的月度走势图分析,其最显著的规律体现为两次极为标准的16年半周期性波动,1:首次周期从1978年10月开始,持续至1995年4月,共计16年半时间,这段时段与2011年8月形成对应,中间相隔16年4个月。这两个阶段都是先增长六年又三个月,再减少十年又半年,比率计算为七十六比一百二十二等于零点六二,七十五比一百二十一分之十一也等于零点六二,据此判断,从二零一一年八月开始的上升在二零一七年初已达到一个阶段性顶部,数值为一百零三点八二,根据月份时间规律,预计还有大约一年的时间,面临的主要阻力在一百零八附近,年度布林线上轨在一百一十一,这应当是美元的最高峰压力地带。2019年上半年度,美元会因资金供给减少和寻求安全的需求而走强,不过跟着世界各国的金融政策调整以及美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到了下半年,美元将转为疲软。
依据美元指数周线图分析,美元自2018年2月低点88位置显著回升,在12月14日触及阶段性高点97.711,随后出现缓慢的KD指标转折,伴随成交量与价格走势出现不一致现象,预示可能进入调整阶段,预计将运行至250周移动平均线以及黄金分割线94附近区域。根据加权贸易美元指数计算,周期预计出现在2019年1到2月期间,但波浪形态上可能需要再完成一个小3浪的冲刺,时间上或许不允许,原因是美债收益接近负值,就业指标未达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或将减缓,2018年12月19日美联储会议前出现的象征性峰值或许已是十年高点,这一推测的概率为70%,而1到2月期间再创高点构成完整周期的可能性为30%。
3、十年美股四季度暴跌对商品价值重估的影响
二零一八年,对美国股票市场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时光。长达十年的牛市行情逐渐失控,资产泡沫在最后的疯狂时刻悄然破裂。岁末,对于二零一九年美国经济可能放缓的忧虑,成为了影响美股市场的主要情绪。到12月21日为止,纳斯达克、标普和道琼斯从10月初至今的总跌幅分别是21.2%、17.4%和8%,全年累计的收益情况为-9.6%、-10.4%和-9.6%。
4、中国政策导向及预计经济表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第四季度强调,宏观政策需要加强反经济周期作用,同时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大力度提升效果,开展更大范围的减税和降低费用,显著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额度,
经济不景气时,专家学者、公司老板以及社会各界都多次呼吁要减轻税负,政府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即将推出力度更大的税收减免措施”。大家普遍认为,2019年可能会实施的税收调整方案包括:把增值税的税率档次从原来的三个减少到两个,确定为13%和5%这两个水平;同时,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从25%下调至20%。
2019年,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增长放缓与政策应对之间的拉锯。前六个月,由于房地产投入、工业领域扩张和对外贸易的联合影响,经济可能继续2018年第四季度的衰退态势,第二季度尤其会受到下行因素制约。政府方面有望维持促进发展的策略方向,然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货币流通受限以及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管控,会限制政策作用的发挥程度。在持续构建的长效机制和实施差异化城市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措施预计在第二季度初期逐步解除,同时,较为积极的财政手段,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减税措施,以及较为宽松的货币策略,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共同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在下半年实现阶段性复苏。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将在第二季度达到稳定状态,经济整体增速有望在第三季度之后出现阶段性稳定,而企业盈利增速则可能在第四季度完成触底并开始反弹。
(3)经济指标表现:
这张图展示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数据,过去一年期间,货币增长速度呈现逐步放缓态势,社会整体融资体量在收缩,货币流通状态保持相对平衡,有助于大宗商品价格更合理地体现经济基本状况。
通过图像可以明显观察到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自2017年底开始显著放缓,需求方面是这两年期货市场参与者必须严肃应对的核心系统性风险,工业品的需求预期一旦转弱已经致使商品期货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自第四季度起国家为抵消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冲击,政策取向趋于宽松,未来铁路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或能起到支撑作用。此前承受了半年的间歇性急速回调,目前是否构成了某个周期的稳定平台,有待持续关注。
5、铜材基本面供需平衡研究
当前全球精炼铜的供应状况保持平稳,增长幅度不大,而需求方面则转变为决定未来铜价走势的关键因素。
铜矿的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性规律,整体而言,铜价的高低变化并非由供应量是否超出需求量的绝对数值决定,而是由供需关系的演变方向所主导,当供需状况出现好转时,铜价很有可能随之攀升,而当供需形势恶化时,铜价则多半会走低。依照蛛网模型的观点,前一阶段的价格波动情况会左右生产能力的变化幅度,并进一步作用于下一阶段的供需平衡状况。2008至2009年的信贷危机造成新矿建设出现停顿,2011年铜价再次攀升,同时融资条件宽松,促使矿山增强了对新矿的投资。最新一轮的资本支出高峰发生在2011至2013年,铜矿项目的建设和产能扩张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资本支出的高峰期通常与产量高峰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4至5年),最终导致铜矿产量在2016年达到一个释放的峰值。
全球许多铜矿已经宣布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计划,不过因为铜矿从建设到正式运营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所以明年内不太可能看到大批矿山同时开始产出,因此全球铜矿市场在短期内仍然会遭遇供应不足的情况。
(2)废铜的政策性影响
对美进口的固体废物征收额外关税,其中废铜是中国废铜进口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废铜供应具有关键作用;这种关税的增加会直接推高美国废铜的出口费用,进而减少从美国进口的废铜数量,降低国内废铜的供应量。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废铜达到53.54万吨(按实物计算),这一数量占当年中国总共进口的355.72万吨废铜的15%。尽管今年废七类商品进口量显著减少,但废七类中金属成分的提升,以及废六类商品在整体进口中的占比扩大,导致金属总吨位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关税的调高可能会降低美国对废铜的进口量,进而推动精炼铜的需求增长。
(3)现货升贴水及库存情况
2018年现货升贴水与上海交易所库存均显著受季节性因素驱动;第一季度现货普遍呈现贴水状态,春节过后开工活动逐步展开,现货价格迅速逆转转为升水,一度上涨至400元/吨;同期库存量在四月攀升至全年最高点38万吨;然而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引发市场预期转弱,铜价持续下滑,库存量随之逐步减少,目前降至12万吨的历史最低点;铜价对未来的供需状况及库存水平反应灵敏,鉴于当前库存基数已处于极低状态,若明年年初淡季库存累积幅度不大,则旺季消费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十四年末的库存水平处于一个不算高的阶段,十五年上半年铜价就展现了良好的态势,如今库存不多的情况对铜价形成了有效的支撑,可能为来年铜价呈现积极面貌创造条件。
6、铜材技术面
本季度预测市场动向精准,沪铜在头两季经历了三次上攻后的顶部构筑,成交量表现与价格走势明显不符,该品种选择跌破年度牛熊分界点五万元每吨的防线,多头市场宣告终结,季度顶部形成,研究策略明确转为高位做空,切勿急于寻找底部,波浪理论中的时间跨度、空间幅度和结构形态三者均未满足底部形成的条件,空头市场不会轻易见底,季度、月份、周度和日度时间周期均呈现空头共振状态。
沪铜价格在33180元/吨到56230元/吨的阶段属于季线月线中的第2浪,也就是B浪,这个阶段从56230元/吨开始计算。随后,季线月线的第3浪启动。在周线图上,目前处于第5波的位置。从周线形态分析,周线ABC浪呈现出3-1-1的5波构造,具体来说,周线A浪由3个小波组成,而周线B浪和周线C浪各自只包含1个波。56230-48960元每吨构成周线第一段行情,48960-54810元每吨形成周线第二段行情,第二段行情的顶部超越了第一段行情的顶部,伦铜刷新了最高点7348元每吨,沪铜未能刷新最高点,伦铜的波动节奏领先于沪铜,这种形态与2006-2008年间的月线三段式结构相似,54810元每吨标志着周线第三段行情的开端,并呈现出巨大的成交量急剧下滑的特征;依据波浪周期之间的倍数关联性分析,周线第三段行情也可能持续大约六个月时间,预计会指向十二月下旬或者一月上旬那个时间段。现在周线第三浪正在寻底,暂看前低47500元/吨支撑。
铜在年初经历了一段探底过程后出现回升,多头随后实施了二次回调,在年中补充库存期间采用诱空策略,尝试再次触及55000元/吨的重要关口但未能成功(实际来到54800元/吨),伴随天量断铡形态的出现转为逃逸走势;价格向下击穿第二季度反弹形成的趋势线,并且分别穿过了关键转折点和临界位置,表明季线第二波的市场运行阶段已经结束。第三季度铜价两次试图回升至51000元/吨,但未能成功,随后掉头向下,进入第四次探底,目标价位为48000元/吨的平台。
7、其它商品表现
经济下行过程中,需求将主导大宗工业品(铜、油)的定价逻辑。
原油是工业原料的核心构成,深刻关联全球基础物料价格起伏与物价指数。自十月份起,受整体经济预期不佳影响,原油在年线关口遭遇急速下挫,两个月内价格跌幅逾四十个百分点,原油市场进入熊市周期。当前阶段,市场普遍情绪低落,难以寻找到价格反弹的契机,预计年底油价可能维持相对疲软态势。从较长时段看,基本面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从供应层面看,油价已经下探到世界主要产油国的收支平衡线,并且低于页岩油产业的主要开采成本区。除了欧佩克、俄罗斯、加拿大计划实施主动削减产量之外,这还可能引发页岩油行业的非自愿收缩生产规模。
白银常被应用于工业制品,它既具备商品特质,也拥有金属特性,因此其价格波动会受到整体工业产品价格以及黄金的避险功能共同作用的影响,黄金的避险功能具有货币属性。从技术面分析白银,以周线和月线图来看,白银已经触及底部位置,快速与慢速KD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表明白银的行情走势呈现出底部缓慢上涨的特征。
螺纹钢属于黑色金属,黑色金属市场主要受到供给侧调整及环保政策限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看似繁荣的虚假行情不过中美商业争端变得更为激烈,国家方面为了减缓出口减少的不良后果,降低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钢铁制造企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增加了生产量,岁末的储备需求行情不太强劲,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滑,造成黑色金属价格从高位回落,此刻已经触及最低点,速度与慢速的K线与D线指标开始触底回升,当前市场主要关心经济衰退是否超出预料,并且留意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抵消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影响。
四、预期展望
2019年上半年度,房地产领域新项目启动出现明显萎缩,工业生产投资活跃程度有所降低,公共事业建设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再加上世界范围经济增长放慢,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很可能变得疲软。从供需的最终体现库存这个角度分析,当前全球铜的公开库存已经达到多年罕见的低位水平,宏观层面的忧虑情绪掩盖了铜作为商品的某些积极因素,铜的供需状况存在显著的边际改善潜力,铜的极低库存状况为铜价提供了坚实的反弹支撑,铜价未来可能经历情绪层面的修复和价值的重新评估,因此寻找到底部后迅速反弹形成向下假突破的可能性较高。
2019年铜价极有可能保持波动态势,逐步探明一个相对合理的价值区间,全球经济逐步放缓,自2016年起连续三年的快速扩张阶段已经结束,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导致铜需求增长减慢,未来较长时间内难以期待新的行业扩张,然而,由供应端引发的波动将决定铜价下跌的深度和速度。2019年上半年的铜价或许会小范围波动,价格预计将在45000元/吨到52000元/吨之间徘徊。
五、现货企业采购策略
临近岁末,公司资金周转面临压力,采购储备行动迟缓,铜材价格正处在低谷阶段,不过,在未能确认会跌破四万七千元每吨的支撑位之前,不宜再继续观望,考虑到去年整体市场均价超过五万零六百元每吨,在年终之前,建议将一季度所需材料成本控制在四万八千元每吨以下锁定,白银行情相对稳健,也应当同步完成锁定操作。
岁末至年初期间,铜市现货价格于46000至48000元每吨的区间内已无下跌空间,宜启动买入操作,并准备补足三、四月份所需数量。
密切关注铜材料市场的动向,留意期货铜的仓位变动,从十二月中旬开始,市场的主要倾向是空头力量增强,仓位增加并推动价格下跌,等到仓位出现转折,减仓并反弹的现象出现,就表明铜价或许会稳定下来,考虑到铜的库存偏低状况,建议加大当前月份和周度的需求量。
留意螺纹钢,原油,以及各类工业品,观察股市,债市金融市场的动向,以此作为参考依据。
以铜均线和采购成本线作为参照,若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2%以上,就进行采购,以此防止价格突然上涨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