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化肥农资价格疯涨,多部门出手稳价保供,农业受何影响?

兮夜 4 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从今年开始,我国国内,铁矿石,钢材这类大宗商品,依次轮番地疯狂上涨,化肥农资的价格,同样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此刻,玉米、水稻这类秋粮之生长态势良好,秋粮生产工作呈现出丰收形势在望之景象。然而,自今年上半年起始,化肥农资呈现出价格高涨之态势,并传导至产业下游,进而给农业发展予以冲击 。

6月中下旬以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进行梳理,针对出现的化肥农资涨价情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农村部、工信部联合发文对化肥供应进行了促使其暴涨的操作,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分别约谈重点化肥企业,目的在于做好让化肥等农资出现暴涨情况的稳价保供工作。

8月17日,中部地区,一农资销售龙头企业市场负责人王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化肥行业摸爬了12年,第一次碰到这种疯狂的市场行情,农资涨价带来最令人担忧的影响是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围绕化肥农资涨价的深层次原因,围绕其对今年农业产业的影响,采访了多位农资行业人士。

化肥价格飙涨

促进粮食以及农业生产发展进程里,化肥身为粮食的“粮食”,发挥了不可被替代的作用 ,国内化肥价格发生波动,这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 ,。

生意社方面有数据显示,8月19日的时候,化肥指数处于1324点,其相较于昨日下降了1点,和周期内最高点1332点,也就是2021年8月15日的那个点相比,下降幅度为0.60%,与2016年10月12 日的最低点672点相比,上涨幅度达到了97.02%。这里要注意,周期指的是2011年12月1日开始直至如今 。

6月中旬,化肥农资涨价给农民带来成本压力一事引发外界关注。

6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考察,在松原市,他走进农田,察看玉米长势,与农民交流,与农技人员交流,大家告诉总理方面的情况来着,今年这儿墒情好这边气候也好,粮食有望迎来丰收,然而尿素价格涨得多这里柴油价格涨得多,近期玉米价格回落了,这也让大家心里不太踏实 。

叮嘱随行相关负责同志的是李克强,当下处于粮食生产关键时期,需采取有效举措平稳农资价格,他讲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充足世间才安宁,要维持合理粮价水准,抑制农资价格上升,保护好种粮农民积极性 。

而后,多个部委共同采取行为保障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供应,6月17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跟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化肥供应保障“三夏”生产的紧急通知》 。

6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会议做出决定,在加强农资市场调节时,引导企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立足我国发展中国家实际的背景下,根据主要粮食作物农资等价格上涨情况,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此来稳定农民收入。

国家一方面发放“红包”,以此降低因农资成本所带来的压力,进而鼓励粮农进行种地;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已然针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行为开始实施出手动作 。

自年初起始,农资价格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作用,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今年1月上旬,至7月下旬,尿素(小颗料)价格从1929.8元/吨,涨至2822.5元/吨,此期间涨幅达到46.26%,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45%)价格由2290.0元/吨涨至3097.7元/吨,此期间上涨幅度为35.27%。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进行约谈,对部分重点化肥企业予以提醒,要求重点化肥企业应更高提升站位,需积极去履行社会责任,要充分发挥示范以及表率作用,要依法合规有序开展经营,绝不能够囤积居奇,也不可哄抬价格,更不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8月17日,一位承担国家农资储备功能的企业负责人张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存在一些企业与农资经销商囤货提价,推高了化肥等农资的价格,“发改委此次约谈针对的是国内几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

有着业内人士进行介绍,在上半年尿素价格出现上涨这个时候,存在个别企业,有货囤积在仓库却就是不发货,另外还有一些贸易商,采购货物之后却不售卖,而是把货物继续保持囤积状态 。

8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化肥市场出现的哄抬炒作、价格快速上涨问题,依据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钾肥等化肥品种价格的生产企业立案调查,对涉嫌哄抬钾肥等化肥品种价格的经销企业立案调查,严厉查处囤积居奇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串通涨价违法行为。

经发改委在8月进行监测,于近期之时,部分化肥品种的价格上涨态势已然显著趋于缓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已经发挥出积极的效果。

截至8月19日,有数据显示,国内尿素价格继续下调,下调幅度为50至110元每吨,部分地区报价已低于2600元每吨,氯化钾同样继续下调,下调幅度是50至150元每吨,化肥价格终于停止上涨,并且开始由稳转跌。

多重因素推高化肥价格

农业生产经营里,化肥属于重要生产资料。据悉,化肥涵盖氮肥、磷肥跟钾肥这几种,当中,尿素是常用的氮肥,还是最大的化肥品种。

8 月 17 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是孟玮,此孟玮透露,今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出现了上行的情况,而这一上行情况是受到了生产成本提升的影响,受影响的还有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同时社会库存较低同样是影响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以尿素价格,这一化肥行业“晴雨表”为例,6月份数据显示,尿素价格在近10年来的高位震荡,尿素厂家现货报价,每吨约为2500 - 2'800元,前期最高报价曾达到2900元以上,郑商所UR2107尿素合约,从2020年底的收盘每吨1771元,最高涨至2021年6月7日的每吨2520元,涨幅达到42%。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多方信息进行梳理,进而发现,国内化肥涨价,存在多方面原因。

化肥农资涨价原因_化肥价格_化肥价格波动

2021年上半年,从国际环境来看,受全球疫情影响,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各国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这拉动了主要化肥消费市场需求,使得需求整体扩大。

张韵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国际新增化肥产能有限,化肥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国际价格大幅上扬,在保障国内化肥需求之际,化肥出口使国内化肥价格攀升,印度尿素招标颇为典型 。

将尿素出口于印度当作例子,在2021年1月到5月期间,中国针对印度的尿素累计出口量为68.2万吨,与上一年同期比较增加了23.1%,依旧持续着旺盛的态势。印度的需求对于国际市场价格所展现出的扰动是非常显著的,印度接连发布印标,因为印度出口快速增加致使国内尿素需求变多 。

另外,近年来,国家安全环保监管不断强化,中小化肥企业因缺乏资源以及安全环保竞争优势,其低效产能逐渐退出市场,化肥市场整体态势为供需紧平衡,国内化肥行业景气度持续处于恢复性增长状态。王晖直言,化肥价格疯涨的根本缘由是供需矛盾,在销售旺季时,化肥行业存在旺季刚需与低库存叠加的因素,再加上化肥出口因素的作用,致使国内化肥短期内供不应求,进而形成一货难求的状况。

方正中期期货研报称,2020年末,各级各部门有鼓励举措,各级各部门有督促举措,针对商业化淡储,这些举措提升了市场主体储备意愿,市场主体储备意愿旺盛,这些举措提升了市场主体储备能力,市场主体储备能力强,最终转化为储备行动,储备行动一致,尿素现货价格因此保持稳定攀升态势。

此外,原材料涨价也传导到化肥产业下游,化肥生产商纷纷提价。

于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处,史丹利表明,“早前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与之相应地公司产品实施了提价。鉴于粮食价格上涨,种植户用肥需求颇为旺盛,所以产品提价向下游的传导较为顺畅。”

国光股份还称,就今年肥料原料价格一直不断上涨着的这种实际情形而言,公司当中部分肥料产品的价格已然开展了适度的调整 。

据知晓,为确保利润范畴,部分化肥企业甚至于依据原材料上扬以及下游需求情形多次做出调高价格的举动。

王晖说,尿素期货,它是化肥涨价的一个推手,尿素期货价格上涨的时候,厂家会跟着期货价格往上提,然而尿素期货价格下跌时,部分尿素生产企业会出现限制接单的状况,进而致使尿素市场行情走向强势。

化肥行业迎来“赚钱效应”,但拉高农民种地成本

伴随化肥产业的温度回升,“盈利现象”变成的2021年上旬化肥 enterprises的显著“标识” 。

鉴于化肥行业之中市场行情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态势,甚至于出现了化肥“一袋难求”这样的现象,众多的化肥企业纷纷采取先款后货此种方式,真金白银持续不断地流向化肥企业 。

化肥承储企业负责人汪翟,这家企业已成立10年,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企业承担着化肥保供稳价的职能,企业成立10余年了,今年是首次实现盈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进行梳理,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上市企业属于化肥行业 , 这些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云天化和盐湖股份极具代表性,云天化在2021上半年盈利接近16亿元,然而去年同期亏损2151万元 。

今年8月,停牌时间超过一年后,作为国内最大钾肥生产商,存在“钾肥之王”这一称呼的盐湖股份重新上市,回归A股,开盘当天股价大幅暴涨,涨幅达到388.12%。在2019年,盐湖股份是以458.6亿元的亏损额度,进入A股年度“亏损之王”行列 。

8月17日,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肥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透露,他表示,化肥涨价,行业回暖,这确实让很多产业界人士“如沐春风”,然而,产业繁荣背后给种地农民带来的长久影响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谷贵不得利,肥贵必伤农。

张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化肥价格上涨速度快且幅度大,与以往年份相比较之,化肥成本压力给种粮农民带去了不小影响,依据我们于市场一线进行的走访情况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

根据张韵所透露。他在所身处的省份当中。有一些农民。在完成了一季水稻的种植之后。便不再打算去种植第二季了。当地的农业部门。组织了种粮大户。以及粮食企业。还有化肥承储企业等相关负责人汇聚开会。用全面的方式“保驾护航”农民在种地时所面临遭受遇到的各类各种难题。其中这当中就包含涵盖了化肥稳价保供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何做好化肥市场保价稳供?

王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已经出现了化肥价格高点,目前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跌,然而未来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因为原材料成本摆在那里 。

化肥价格出现了波动,在此情况下,做好未来的化肥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成为了农资保障部门的重点工作。

8月7日,今年以来市场上国内氮肥价格上涨,磷肥价格上涨,钾肥等主要化肥品种价格也上涨,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面向各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 。

倡议明文确切提出,严禁有囤积居奇行动,所生产出的那些化肥,要向着此国内市场积极进行投放。在销售化肥之际,要把基层网络和终端用户当作主要对象,主动去跟踪销售流向,引导货物不在诸多中间环节进行囤积以及流转。在制定化肥销售价格之时,需遵守下面这些原则:保持合理差价,进而让利于农民;不在那个成本未有明显变化的时候,就大幅去提高售价;不要频繁地进行调价;不释放出涨价预期。

关于保障化肥农资价格平稳的情况,王晖存在着自身的思考,其一,应当对供销社职能予以完善,要支持供销系统的仓储物流配套建设工作,以此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激发化肥行业流通环节的积极性;其二,鉴于有关部门对化肥储备极为重视,故而能够借助政策性贷款来对开展化肥商储工作的承储企业给予补助;其三,要完善期货金融工具,让期货在化肥行业发挥价值发现功能,以此保障化肥的正常供应以及国家化肥储备。

孟玮在发布会上表示,针对化肥市场面临的新形势,针对化肥市场面临的新问题,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发改委将会同有关单位,加强市场供需形势分析研判,加强价格形势分析研判,综合施策,长短结合,积极采取政策措施,积极采取推动降低化肥企业生产成本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支持企业提高开工率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支持企业提高产量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加强储备调节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加强进出口调节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畅通化肥成品运输配送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畅通化肥原辅料运输配送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的政策措施,积极采取大力推进化肥减施增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化肥供应基本稳定,保障化肥价格基本稳定。

(王晖、张韵、汪翟为化名)

标签: #化肥价格 #农业影响 #稳价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