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关键支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钢铁行业的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事业以及建筑、机械制造、船舶建造、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兴衰。在国际产业格局变动和中国国内经济迅猛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钢铁产业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从产量角度分析,2023年,全国范围内,规模以上生铁制造了8.71亿吨,粗钢生产了10.19亿吨,钢材加工(包含重复计算部分)共计13.63亿吨。铁矿石原矿开采了9.91亿吨,焦炭生产了4.93亿吨,铁合金制造了3465万吨。生铁、钢材、国产铁矿石、焦炭以及铁合金这些核心冶金产品的产量,较上一年度均实现了增长。2024年1月到10月期间,全国粗钢总产量达到8.51亿吨,相较去年下降了3.0%,平均每天生产278.93万吨;生铁产量为7.15亿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0%,每日平均产量为234.46万吨;钢材产量为11.65亿吨,相比去年提升了0.5%,每日平均产量为381.91万吨。
未来我国将继续大力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文件,其中设定了发展蓝图,计划到2025年,构建起较为健全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框架,共计制定45项以上相关领域规范,确保基础通用与装备、车间、工厂、企业、产业链协同等各层面标准得到基本覆盖,将优先开发基础通用类规范,以及绿色环保、产品品质、生产安全等核心应用场景的规范,强调标准在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及持续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为全球钢铁工业的永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二零二四年五月,国家发改委等机构发布《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年期间,借助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方面的改造以及用能装置的更新换代,能够形成大约两千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同时减少五千三百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25年末,钢铁行业高效产能的份额要超过百分之三十,低效产能必须实施技术革新或者被淘汰出局。
中投产业研究院所出的《2025-2029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包含十一章内容。该报告首先阐释了钢铁及其工业的概念与性质,继而考察了国际和国内钢铁产业的整体状况,随后详述了钢材市场的实际运作。报告还深入剖析了钢铁行业的产量构成、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国内外主要企业的经营实况。最终,该报告对钢铁产业的投入情形,以及未来走向和动向,做出严谨的估算。
本报告的资料主要源自国家统计部门、海关机构、商务机构、财政部门、中投产业研究机构、中投市场调研部门、钢铁工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要出版物等途径,资料来源可靠,内容详尽,信息量大,并且借助专业的分析预测工具,对行业关键发展参数进行了科学推算。若需全面透彻认知钢铁行业,或计划在该领域进行投资,本报告是您必不可少的权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