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7日报道(记者 贾晓宁)近期,作为防疫用品与口罩生产关键材料的氨纶,价格出现显著下滑,与前两年高涨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到7月27日为止,40D规格的氨纶出厂价格降至36000元/吨,而7月初的价格范围在38000至42000元/吨之间。与月初价位相比,当前价格至少降低了2000元/吨。
氨纶市场行情骤降,给相关制造企业盈利带来冲击,最近新乡化纤与华峰化学公布了各自的半年业绩预告,两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显著转差。
隆众资讯行业分析师王东海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氨纶价格不断走低,不过最近跌势有所减缓。氨纶的市场需求通常在8月中下旬开始变得旺盛,当前既受到成本方面的制约,又面临冬季订单的逐步确认。自从原料BDO价格大幅下滑以来,一旦市场需求出现转暖迹象,氨纶价格极有可能停止下跌并反弹。
需求下滑持续低迷
氨纶别名聚氨酯类伸缩纤维,主要用在布料制作上,目的是让布料更有弹性,感觉更舒适。疫情发生以来,这种材料成了防护用品和口罩制造的关键材料。另外,因为原料BDO在环保政策实施后,需求量突然增加,价格迅速攀升,因此前两年氨纶40D的价格曾经一度超过八万元每吨。
2022年开春之际,氨纶40D的市场价格普遍维持在每吨58000至62000元的区间,但仅仅过了半年,价格便出现了急剧下滑,几乎减半,这主要是因为氨纶的上游产品需求状况相当疲软。
王东海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抗疫物资及口罩的供需状况趋于平稳,与过去两年相比,相关产品的原料需求锐减;从纺织行业角度分析,疫情过后,下游消费并未呈现强劲反弹,国内市场需求偏弱,而出口订单大量流向东南亚国家,从而限制了该行业对上游原材料的采购。
隆众资讯行业信息揭示,到上周,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的设备运用程度是45.51%,与此前一周相比减少了1.40个百分点,许多织造企业的设备运用程度都偏低。
氨纶制造所用的PTMG、MDI等物料存放挑战颇多,一般氨纶制造公司不会因为下游市场疲软而暂停生产,所以今年企业存货增长显著。到上个星期,国内氨纶厂商整体库存为47天,远远超出去年同期水平。
业内相关人员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氨纶行业普遍面临库存积压问题,众多厂商持续降价促销以加速销售,导致产品售价持续下滑。在持续让利之后,部分企业于第二季度便已出现经营亏损,所幸原料BDO、PTMG等成本也在同步显著降低,否则许多氨纶厂商恐怕难以维持运营。
氨纶价格剧烈下滑,给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带来显著冲击。新乡化纤最新披露的信息表明,今年前六个月实现的净利润介于800万元到1050万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的数据相比,降幅达到了98.58%至98.92%。与此同时,华峰化学发布的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在22亿元至24亿元之间,相较去年同期,降幅介于37.67%到42.87%。
行业或迎来加速洗牌
财联社记者观察到,氨纶价格不断走低,然而氨纶的主要生产商依然在积极增加产能。
今年三月,华峰化学借助增发股份筹措了27.73亿元,此资金将用于扩充年产三十万吨差异化氨纶的产能;新乡化纤计划集资用于建设年产十万吨优质超细旦氨纶纤维的工厂;泰和新材(002254.SZ)最近启动了二十万吨氨纶项目的建设,并且正在推进年产三万吨环保型差异化氨纶项目的建设。隆众资讯发布的行业数据表明,当前氨纶的已安装生产能力为106.6万吨,与2021年底相比,增加了8.48%。
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巨型公司增加氨纶生产规模,会促使行业内部出现大调整,当前氨纶的中小型企业多属于技术陈旧的生产力,在工艺、品质控制和价格控制层面,与行业现有标准相去甚远,一旦大企业的新建生产能力启动,市场角逐将更加激烈,极有可能推动行业资源进一步集中,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是根据财联社记者掌握的信息,为了减缓氨纶价格的下滑,氨纶的制造设施近期显著减少了生产活动,主要的生产商包括新乡化纤、泰和新材等,它们的运营水平已经降至百分之七十上下,而规模较小的企业更是只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整个氨纶行业的生产活动已经跌破了以往的最低纪录。此外,大型的生产商新增加的产能,目前几乎都没有投放市场,目的是避免进一步促使氨纶价格走低。
王东海认为氨纶价格近期趋于稳定,他对未来走势持积极态度,因为氨纶的消耗高峰通常在八月中下旬开始,一方面生产成本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冬季的订单正在陆续确认,这会刺激需求从而推动氨纶价格上扬;此外,今年第四季度多家主要工厂将进行长时间的设备改造和维护,氨纶的产量预计会有显著减少,这将有助于氨纶价格结束下跌并实现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