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近年业绩不佳,嘉士伯背后的它何去何从?

admin 12 0

最近几年,重庆啤酒的日子不太好过。

依据半年报披露信息,今年前六个月重庆啤酒达成的营收与净利润分别是88.39亿元、8.65亿元,其增长幅度为下降0.25%、下降4.03%。

今年上半年,重庆啤酒的经营成果下滑幅度并不显著,大致可以看作是停滞不前,然而这种停滞状态已经连续维持了数个季度。

单季度业绩方面,2022年二季度之后,重庆啤酒的营收增长便不再达到两位数,负增长反而成了普遍现象;今年二季度末,该公司分别获得了44.84亿元收入和3.923亿元利润,收入和利润的增速为下降1.84%和减少12.7%。

重庆啤酒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啤酒生产商,其背后有全球知名啤酒企业嘉士伯作为支持者,在经历重组之后,该公司曾经历过迅猛的发展阶段,2019年其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了102.1亿元和10.43亿元,同期营收和利润增幅分别达到了194.53%和158.15%。

但是,这种迅猛发展并没有永远持续,在达到巅峰状态之后,重庆啤酒的增速便开始放缓,到了2024年,其经营成果甚至出现了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状况。尽管有嘉士伯在背后提供帮助,为何重庆啤酒的发展却愈发艰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背景下,重庆啤酒是否还有能力重新振作?

背靠大树也难乘凉

在A股众多上市啤酒企业中,重庆啤酒是最有故事的一家。

这家公司曾是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风光无限,然而泡沫破裂之后,它给市场留下的讨论热度却持续了很久。

但是,如果忽略那些金融活动,重庆啤酒确实是一家根基深厚的区域性啤酒生产商。根据公开信息,这家公司诞生于1958年,在西南地区属于举足轻重的啤酒制造企业。到了1997年,重庆啤酒厂完成了体制转型,转变为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在上海证券交易场所挂牌交易,跻身国内少数几只在股市挂牌的啤酒企业行列。

毋庸置疑,自身具备一定能力固然重要,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作为重庆啤酒坚强后盾的世界级啤酒集团——嘉士伯。

根据资料记载,2008年嘉士伯曾收购苏纽啤酒,从而获得了重庆啤酒17.46%的股权,2010年公司进一步增持股份,到了2013年又进行了股份的持续买入,最终成为重庆啤酒的主要控制方,2020年嘉士伯中国把多数啤酒业务转移至重庆啤酒,使该公司转变为嘉士伯在国内啤酒业务的主要运营基地。

然而,即便获得嘉士伯的扶持,重庆啤酒依然未能实现突破,依靠他人也难以获得发展机遇。

根据实际表现,重庆啤酒在重组工作进行期间,曾经有过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2019年其营业收入达到了102.1亿元,同时获得的净利润为10.43亿元,这两个财务指标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194.53%和158.15%。但是,2019年以后,重庆啤酒遭遇增长难题,根据其财务报表,2020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分别是7.14%、19.9%、7.01%、5.53%以及-1.15%,其净利润增长幅度则分别是3.26%、8.3%、8.35%、5.78%和-16.61%。

啤酒价格_嘉士伯重组影响_重庆啤酒业绩下滑

因为重庆啤酒发展缓慢,嘉士伯明显落后,与行业领先者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及百威英博之间,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期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的占有比例分别是25.9%、17.6%、16.2%、10.0%、5.0%。到了2022年,啤酒行业前五名的顺序没有变化,不过它们的占比变成了31.9%、22.9%、19.5%、10.3%、7.4%,尽管占比有所增加,可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扩大。

重庆啤酒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除了销售额增长遇到瓶颈,公司还遭遇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分销环节。作为一种快消饮品,啤酒的流通周期本应十分短暂,然而今年前六个月重庆啤酒的库存处理周期延长至80.56天,创下2018年至今的最差记录,这反映出该企业的分销效率正在逐步下降。

重庆啤酒当前确实承受着巨大的销售压力,这一点从今年上半年的相关数据中就能显现出来。今年上半年,重庆啤酒的销售开支达到了13.33亿元。而如果把财务开支、销售开支、管理开支以及研发开支加在一起,整个“期间开支”总共才16.24亿元。由此可见,销售开支在这笔总开支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其比例高达82%。那时,重庆啤酒的净利润达到8.65亿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4.03个百分点,而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成本居高不下。

总体来说,即便有嘉士伯作为后盾,就收益方面而言,就库存周转周期而言,就销售开支而言,重庆啤酒都承受着相当大的挑战。

高端化“路不通”?

重庆啤酒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主要源于其向高端市场拓展的步伐缓慢,这一进程受阻是关键因素。

目前,啤酒行业正处于同质化竞争时期。根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自2013年产量触及5062万千升的顶点之后,国内啤酒产业便开始逐步走低。今年尽管有重大体育活动推动,全国主要啤酒生产商的总产量还是比去年减少了0.6%,最终降至3521.3万千升,与2013年相比,下跌幅度超过三成。

当前形势下,要达成扩大销售额的期望,唯有采取产品定位升级的策略,也就是在销售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调高商品的价格,借此提升总收入和利润水平。

近些年,重庆啤酒持续进行产品定位升级。根据价格层级划分,该公司旗下饮品可归为三个系列,分别是价位八元以上的优质系列,涵盖“嘉士伯”“1664”“红乌苏”“乐堡”等品牌;价格介于四元到八元之间的普及系列,囊括“重庆”“大理”“西夏”等;以及价格低于四元的基础系列,包含“山城”等。重组告一段落,重庆啤酒的向高端市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那一年,其高档酒类业务营收大幅提升527.02%,达到32.63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29.82%。

可是自2025年至今,重庆啤酒的高端产品发展遇到瓶颈,优质商品的增加速度非常迟缓。公司公布的财务状况表明,今年前六个月,其高端商品的营收几乎没怎么增加,与去年相比仅增长了0.04%,占整个业务收入的比例从61.03%略微提高到61.18%;而普通商品的营收则比去年减少了0.92%,基础商品的销售额则提升了5.39%。相比之下,规模差不多的燕京啤酒,其较高质量产品的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百分之九,占整个业务营收的比例提高了百分之一点五七,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点一一,其发展状况远胜于重庆啤酒。

根据销售数据,重庆啤酒的高端系列和大众系列均面临滞销问题。高端产品去年销售量为145.72万千升,增长率为1.37%,但销售收入却减少了2.97%,降至85.92亿元。大众产品同期销售量下降3.81%,为140.6万千升,其对应收入也减少了1.02%,达到52.43亿元。仅商品销售额持续攀升,销量达11.17万千升,较去年同期增长13.49%,营收增幅为15.56%,达到3.35亿元,表明形势较为严峻。

重庆啤酒的高端化进程为何遇到阻碍?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放眼望去,除了重庆啤酒,规模更大的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高端化探索。比如青岛啤酒推出了“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系列,华润啤酒推出了“醴”“醲醲”等新品,百威推出了“黑金”“金尊”等高端产品,燕京也推出了“U8”“V10”等系列。众多啤酒公司纷纷布局高端系列,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综合实力,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的重庆啤酒,在迈向高端市场时,面对其他啤酒公司的竞争显得力不从心。

在遭遇高端市场瓶颈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重庆啤酒决定实施产品线拓展,期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商品种类来促进销售提升。

据消息透露,今年前六个月,重庆啤酒推出了将近三十种新饮品,这些饮品包含啤酒和非啤酒两大类,例如嘉士伯醇滑啤酒、乌苏啤酒天山原酿系列、重庆精酿全麦啤酒1升装等啤酒产品,还有天山鲜果庄园汽水、乌苏能量饮料“电持”、香草口味的“保斯达”苏打汽水等非啤酒饮料。

然而,种类繁多并不代表一定能取得成就,就重庆啤酒而言,在竞争白热化的啤酒市场中,向高端市场发展才是根本途径,这也是重庆啤酒持续需要面对的课题。

标签: #啤酒行业 #高端化转型 #嘉士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