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牙膏是常备品,不过最近许多人发觉,商店里售卖的牙膏价格持续上涨。回想从前,牙膏最贵也就十来二十元,如今市面上,多数牙膏价格达到二三十元。有购买者对此表示不满。
为什么两三元的牙膏销声匿迹了?
动辄二三十元,十元以下牙膏难觅
关于牙膏价格上涨,最近去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小倪深有体会。
远远望去,大多是二三十元钱的牙刷,稍好一些的在三四十元,即便是最低价的佳洁士盐白牙刷也要6.9元,这个价位实在令人咋舌。
小倪之前提到过,最近,中新财经记者去了不少超市,发现牙膏的标价大多超过十块钱,在十五块到四十块这个范围里卖得最多,像舒适达这样少数几个品牌的牙膏,价格能达到四十块以上,而十块钱以下的品种只有两三种。
这个情况跟艾媒咨询在户外做的调查结果一样。他们早先查到,在那些大卖场里卖的牙膏有四五十种,其中每支卖10到20块钱的有六成,卖20块钱以上的占35%,而卖10块钱以下的只有两三种。
超市货架上已经见不到某些廉价牙膏了,与此同时,许多购买者注意到,部分牙膏的标价正在急剧攀升。
这款冷酸灵抗敏感牙膏,目前售价为7.58元,回想过去只需两三块钱;而原本几块钱的中华牙膏,在所谓升级之后,价格也涨到了20元,这是小倪所说的。
华西证券有研究报告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普通120克牙膏平均价格记录显示,该价格从2015年6月30日的8.38元每盒,上涨到2021年2月28日的10.61元每盒,整个行业价格表现出普遍攀升的态势,这说明牙膏提价并非虚张声势。
牙膏为何越卖越贵?
过去几十块钱一支的牙膏,被称作口腔护理界的“顶级品牌”,现在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顶级品牌”,是什么让牙膏的价格持续攀升?
许多人或许会权衡费用问题,按照国家规范,牙膏主要由助磨料、保润物、增稠物、起泡物、香精、清水及其他辅料构成,尽管针对不同用途会掺入相应的主剂,不过根据披露信息,原料制造开销大致不高
登康口腔旗下包括冷酸灵等品牌,根据其招股书信息,2019年至2021年,公司成人牙膏的单件制造成本分别为1.53元、1.47元和1.50元。
截图自登康口腔招股说明书。
单位成本维持不变,销售价格持续提高,促使毛利率逐年上升。
登康口腔对此说明,企业把握了消费水平提升的动向,跟随了牙膏品类需求多元化和商品品质提高的潮流,于既有商品上持续进行创新和改良,逐步扩充了自身在高端成人牙膏领域的占有率,商品售卖价格逐年增长。
登康口腔的这番话也揭开了牙膏品牌集体“造势”的冰山一角。
近些年,牙膏公司热衷于改进产品,在配方中加入酵素、益生菌、玻尿酸、氨基酸等元素,声称具有美白、缓解过敏、抑制糖分、保持口腔清新等作用,并且针对不同情况推出特定版本,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牙膏功能性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种宣传点背后蕴藏着丰厚的盈利机会。
牙膏市场长期竞争异常激烈,过去国内市场由两面针、冷酸灵等品牌主导,后来外资企业进入,凭借强势攻势使行业陷入价格冲突,同时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空间持续收窄。随着云南白药等具备特殊功效牙膏的崛起,行业发现了新的增长点。
因此,众多牙膏厂商不再生产利润微薄的普通牙膏,转而集中推广具备特殊作用的牙膏,这类牙膏的售价明显比传统产品高得多,不少牙膏制造公司会周期性地推出具有新用途的产品,并且伴随价格上调,牙膏价格普遍上涨也就势在必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
产品持续改进后,仍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邀请众多知名人士担当形象大使。根据牙膏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牙膏的销售开支逐年增加。这些推广费用最终都要由购买者承担。
便宜牙膏还能买到吗?
记者在超市观察时,一位男士正在挑选牙膏,他比较了多种价格,最终从两款最便宜的牙膏中,挑选了自己偏好的那支产品。同时,记者发现,北京某家超市里,售价为10元的促销舒客小苏打牙膏,只剩下最后一支尚未售出。
现在牙膏动不动就要卖几十块了,这让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两三元就能买到一支牙膏的时光。人们对于价格低廉的牙膏,需求一直保持得很高。便宜牙膏现在都消失到哪儿去了呢?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白玉、田七这些国产传统牙膏还在销售,每支售价大多低于十元;一款销量很不错的佳洁士强根固齿牙膏,价格只要四块五。另外,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牙膏价格也比较低廉。
住在酒店的人会注意到,我们常用的两面针牌牙膏,经常被包含在酒店提供的临时用品清单里。然而,这些价格低廉的商品却很少能在普通商店的货架上看到。
江瀚指出,对于多数商超而言,每条货架的成本大致稳定,售卖各种牙膏产品的费用相差无几。所以,利润率较高的牙膏,通常更能招徕商超销售,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超开始倾向于售卖价格较高的牙膏。
小倪曾经讲过,价格较低的牙膏大多安放在货架的下方位置。这个说法跟记者在若干超市见到的情形相符。
牙膏所含的功能特性愈发丰富,其市场宣传逐渐偏向于化妆品领域,相关领域的管理措施正逐步健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颁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清晰界定了牙膏的管理方式,即为备案制,同时要求备案主体对产品的安全性能及功效声明承担相应责任。业内普遍认为,该办法的实施有望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牙膏功效宣传进行有效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