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政策发布,母婴用品却悄悄涨价?真相究竟如何?

admin 17 0

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持续到3周岁结束,预计将帮助超过2000万个家庭……最近,一项旨在用实际资金减轻家庭抚养负担的育儿支持计划公布。不过,一些新晋父母指出,奶粉、纸尿裤等母婴产品最近“不知不觉间提价”,某些商品价格“上调幅度相当大”。同时,也有商家表示,只有少数商品价格有些许变化,并且涨价与育儿支持计划的实施没有关系。

买卖双方对于价格调整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实际情况究竟怎样?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为此进行了实地考察,目的是探究是否因市场乱象导致政策效益打了折扣。

补贴未至,涨价先行?

最新公布的《抚养幼童补助计划执行办法》具体说明,从2025年开始会对符合标准的四岁以下儿童提供补助,直到他们年满三岁。这项补助按每一年度进行分配,现阶段每名儿童每年的补助金额是3600元,各地方政府预计在八月份的后期逐步开始受理申请。但是,在补助快要发放的时候,很多初为父母的人察觉到,婴儿奶粉、纸尿裤这类儿童用品的价格突然上涨,许多著名企业因此遭到“趁机涨价”的指责,陷入负面新闻之中。

金领冠推出过900克装的两个系列,分别是菁护和珍护,我的孩子以及小侄子都在持续饮用,然而近两个月内这两款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上调,珍护的定价从每罐200元增加到了260元,菁护的售价则从每罐145元提升至190元。韩女士来自湖北武汉,她表示,最近在住处周边的母婴用品店挑选奶粉,上午付完款后,店家答应第二天重新配货,但当天下午又突然提出退款,并提议“多付费用换装新产品”,解释称“供货出现困难”。

贵州贵阳的甘女士也有相似情况发生。七月份,她在真酷母婴观山湖总店买的爱他美奶粉3段800克是每罐157元,现在卖到了216元;爱他美卓傲奶粉3段800克原本每罐233元,现在变成了296元。对于这个情况,那家店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说明,说是因为活动安排、销售阶段等不同原因,同一个商品的不同折扣会导致价格有所变化。

这种情形并非孤例。新闻报道中,有人在一段声称要澄清母婴商品提价的短视频留言板里,展示了自己来自安徽、上海、河北、陕西、福建等不同省份的购物凭证,以此作为反驳的证据。有用户指出,他们家孩子用的纸尿裤,原先在商店购买同类型的价格是七百五十元,现在变成了八百元;另一位用户提到,连安儿乐品牌的纸尿裤,每包都提高了至少十六元,因为孩子每天都在使用;还有用户透露,好奇金装小黑洞纸尿裤,过去每包大约是一百二十元,最近已经涨到了一百八十元。

涨价的风声,有些商贩予以驳斥。记者前往武汉,实地考察了三家母婴商店,店员们都说店里奶粉的价钱最近两个月没有任何变化。海南海口的一家母婴店店员也透露,只有少数几款奶粉的价钱稍微调整了一点,其余商品的价格都保持原样。在网上的购物平台,某国产著名品牌的客服人员告诉笔者,官方并没有自行更改价格,价格出现起伏是因为网络促销活动已经停止,“是由于优惠程度不同造成的”。

实体店铺的标价大体一致,然而分销商由于进货路径存在差异,其售价便容易显现出显著区别,一位业内知情者这样表示,网络销售平台的定价机制颇为错综,在某个时间点内,价格既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恰巧本轮针对婴幼儿产品的价格调整时机,与育儿补助措施公布的时间段较为接近,因此难免让民众产生各种猜测。

育儿福利有被“收割”风险

调查得知,母婴用品市场除了直接提高售价外,还存在几种普遍的“暗藏加价”手法,这些手法并不明显。

有消费者指出,某款热销奶粉扫码可获的优惠金额从二十元减少到两元左右,实际支付的钱款反而变多了;也有消费者抱怨,不少商家以促销活动结束为由,将商品价格调回原位,使得购买时需要花费的金额增加了;此外,部分公司以更换包装或改进配方为由,不再售卖旧款产品,转而推出价格更高的新产品,从而让消费者的开销间接上升了。

婴儿奶粉价格_育儿补贴政策 母婴用品涨价 监管措施

用奶粉来说明情况,有家长做了详细统计,一岁以下的宝宝每个月需要吃七到八箱奶粉,如果每箱价格上涨四十块钱,那么每个月就要额外支付二百八十到三百二十元,政府提供的每年三千六百元的育儿补助,平摊到每个月是三百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开销的话,单单奶粉价格上涨的部分就几乎消耗了全部的补助。

近些年母婴市场角逐非常残酷,奶粉、纸尿裤等商品定价一直不高,目前行业正经历价位逐步回升的时期。针对涨价的风声,华中地带某母婴清洁产品公司的决策者透露,育儿补助的推行对母婴领域而言是件好事,能够刺激购买意愿。这位负责人表示,自从育儿补助措施实施以来,受市场气氛左右,可能会有部分生产商或销售商借助积压货物等手法,来攫取这项政策的额外好处。

初期部分调价或许仅是自主试探举动,一旦厂商察觉市场普遍认可,其他企业或会相继涨价,该负责人指出,尽管当前奶粉市场整体价格稳定,但这不代表未来能持续不变,毕竟原料价格上涨、物流费用增加等众多因素,均可成为厂商提价的依据。

业内对于婴儿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态度审慎。有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士指出,当前一些品牌定价出现变化,并非完全源于育儿支持政策的实施。他补充说,现阶段母婴市场各类商品竞争异常激烈,生产商若利用育儿福利发放的机会来提高价格,很可能会损害自身利益。

但这位知情人士也指出,如果价格机制长期动荡,部分劣质仿冒商品或许会借机低价复出,威胁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相关部门若不事先进行调控,等到补助金发放时,不仅商品价格会上涨,还可能引发更多市场混乱。必须制定办法保证补助切实用于家庭,而不是让少数企业从中获利。

强化监管 守好“补贴钱袋子”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母婴商品提价现象,记者联系了湖北省某市的市场监管部门相关科室。部门人员透露,现阶段他们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投诉或举报信息。

母婴用品的定价波动多由市场自主调节,与其和国家发放的育儿补助措施之间,找不出清晰的关联性。这位负责人表示,与过去“两新”政策有明确的补贴资金核销流程不同,国家育儿补助是直接以现金方式打入申请者个人账户,申请者随后用这笔钱进行购买。而育儿补助是否导致商家提价,真正去查证和确认都相当不容易。

此外,该职员指出,依照价格法等法规,商家若采用伪造原价、假性打折等误导性方法,欺骗顾客或同行达成交易,市场监管机构具备监管此类价格作假行为的权力。提醒顾客关注标价变动,保存好购买记录,以利于日后维护自身权益。

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泽超谈到,要确定母婴产品是否提价,需要考察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具体看购买相同物品和相同数量的商品时,是否导致花费增多,这样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不应轻易相信商家所说的“改变优惠方式”、“市场饱和不会涨价”等片面解释。

李泽超提议,监管机构须迅速设立针对婴幼儿商品价格的特殊监控体系,着重监测奶粉、纸尿裤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对于利用政策漏洞联手提价、恶意炒作价格等违法操作,必须依据法规实施严厉惩处,增大违规代价,同时公开曝光相关事件,以此起到警示作用。另外,对于在承诺提供补贴期间不涨价或实施优惠措施的公司,政府部门可斟酌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援助等鼓励措施。

针对生产销售母婴用品的商家,李泽超提出,相关人员需要建立科学的商业观念,肩负起社会义务,在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的时候,不能胡乱提高价格。这些公司可以通过改进制造环节、减少开支、提高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等途径,来提升自身实力,达成长久发展目标。

标签: #育儿补贴 #母婴用品涨价 #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