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据中国商报消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5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披露了相关信息,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已经连续27个月出现下滑,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情况?
某超市内正在销售的鲜奶产品。
生鲜乳收购价连续27个月下跌
乳制品行业目前国内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在继续,国内新鲜牛奶价格已经连续27个月环比下降,这次下降的持续时间是2010年至今最长的一次,5月份,主要产奶省份的新鲜牛奶收购价格为每公斤3.39元,环比降低了2.0%,同比减少了12.4%。
山东有个牧场主李岩,他化名对记者说,这些年一直给大乳企供货,最近收奶价(不含运费)每公斤才卖3元,比今年年初的3.5元/公斤低了不少。
李岩表示,事实上,2023年全年,牛奶价格持续走低。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大型乳制品公司拥有的规模庞大的牧场数量不断增加,并且持续建设新的牧场,这导致它们对上游养殖者的牛奶采购需求降低。
“我之前建立了两个牧场,对厂房和奶牛投入了较多资金,现在牛价持续走低,如果现在离开这个行业,会承受很大损失,因此决定继续观望,等待行业复苏。”李岩表示。
产业结构调整或不到位
消费者正在超市内挑选鲜奶产品。
乳业分析师宋亮对国内商报记者谈道,液态奶价格走低的缘由在于国内饲养端扩张迅猛,同时购买力偏弱,导致牛奶的供应量明显超出市场需要。此次牛奶价格降低将展现出持续时间长、跌落程度深的特点,对产业链上下的公司都会带来一定冲击。
他还表示,自2008年起,国内先后遭遇四次牛奶价格下滑,首个阶段主要波及的是个体养殖户,第二个阶段主要冲击的是小型养殖场,第三个阶段主要影响的是中型养殖场,而现阶段,拥有千头规模的养殖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显著。
有消息透露,好几家大型牧场在2023年的经营状况欠佳。统计资料表明,那一年,优然牧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中国圣牧、原生态牧业、赛科星这六家养牛公司都面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的困境,其中四家公司还出现了亏损,优然牧业亏损金额高达10.5亿元。另外的两家,即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它们的净利润分别降低了68.9%和79.3%。
广州奶业协会前负责人王丁棉向中国商报表示,奶源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奶业构造优化尚未充分实现。比如,国内从事乳清粉、乳铁蛋白高附加值加工的企业数量偏少,对奶牛养殖端带动作用不大。
报告还推测,国内生鲜乳的购买成本会继续降低。报告表明,依照农业农村部监控,今年1月至4月的累积,乳站的新鲜牛奶产量同比提升了9.4%,这个增长率有所减缓。由于前两年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新鲜牛奶产量的增加以及乳制品消费不景气,预计国内新鲜牛奶的购买价格会继续走低。
国内鲜奶零售价格保持稳定
超市展柜的鲜奶。
这份报告指出,尽管液态奶的买入成本有所降低,但国内液态奶的售卖价格依旧维持原状,奶粉的售卖价格与上个季度相比略有上升。
最新报告指出,今年乳品购买一直不景气,一季度的状况有所改善,国内液态奶售价大体稳定。中国价格信息网统计,五月份,全国监控的城镇液态奶平均售价为每斤5.68元,与上月比没有变化,和去年同期比增加了0.2%。
另外,制造商持续改进乳粉品质,并提升商品价值,促使国内乳粉销售价格小幅上升。各主要城市乳粉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公斤133.46元,与上月相比增长1.1%,较去年同期增长6.1%。(记者 周子荑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