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今年省级首份文件提出要迅速构建更高级别的“天府粮仓”,增强粮食供应和主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粮食单位产量。本市年初公布的《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安排》也将“巩固粮食安全基础”置于全年六大任务的第一位。
最新消息,农业部门相关人士透露,国家农业技术中心最近发布了《2024—2025年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帮扶农户联合主体助力小麦油菜增产增效示范案例》,里面收录了24个小麦和67个油菜的增产示范案例,本市有1个小麦和1个油菜的增产案例被选中。
小麦
四川省内仅此一个通过推广小麦种植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的成功范例,重点区域的每亩收获量达到了577.42公斤
通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透露,铁佛镇平坝村推广的小麦“一增两减六改”先进技术方案,已被评为全国“2024—2025年度农技推广人员深入乡村帮扶农户联合主体促进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的示范项目”,在四川省内是独此一家。
详细来说,“第一项增加”指播种量提升到十五公斤每亩,“第二项减少”涉及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第六项调整”包括把常规品种换成优质高产品种,把浅层旋耕改成深层翻地,把麦子、玉米和豆类间作改成单独种植,把单纯使用化学肥料转变为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增加有机肥料,把人工分散播种改为精准直播,把集中一次性施足底肥改为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分批追肥。
根据掌握的情况,负责对接的单位包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还有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巴中市通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江县农技站的站长秦政策表示,平坝村的小麦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属于小麦和玉米的年度轮作区域,这项工作是由通江嘉佑台沃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他们推行了一种“六统一”的播种模式,这种模式具体包括良种的供应、技术的培训、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绿色综合防治等多个方面的统一管理。这段时间,省农科院等三家科研单位联合组建了专家技术服务小组,确立了“高校专家与基层技术员结对帮扶”的工作模式,负责深入乡村分区负责、联系农户田间指导,开展全方位技术支持、全过程技能培训、全周期跟踪服务。
2024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进行种植,选用的作物是“川麦104”。每单位面积需用种子15公斤,运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用机器清除前茬作物、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采用免耕方式配合旋耕进行精准条形播种、实施一喷三防措施以及全程机械化耕作,这些技术有助于实现绿色、高产和高效的目标。秦政策相关说明,今年,专家组实施了实地调研,挑选了典型地块,运用收割设备开展实收作业,通过水分检测工具测量含水量,实际收获面积为10.75亩,小麦籽粒的鲜重达到6850公斤,平均含水量为20.43%,杂质占比为0.84%,依照标准含水量13%进行折算,亩产为577.42公斤,小麦的单位产量与生产成效显著增强。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通江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油生产统一规划,开展小麦单产提高计划,运用优良品种、先进方法和适宜时机等创新手段,推行规范化的集中种植,使得12个示范区域的2.3万亩示范田实现了规范化操作和标准化管理,帮助农户增加收入超过七百万元。
油菜
优种精播机收,产量增幅超32%
最新公布的“2024—2025年度农业技术专家下乡帮扶农户联合主体助力油菜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示范项目”里,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优良品种精细播种机械化收获”的技术方案入选其中。
红山村属于平昌县"优质粮油+巴山肉牛"现代农业园区中心地带,同时是平昌县集中展现优质粮油生产技术整合、品种培育、加工利用、仓储运输、全面农业服务功能的核心样板区域。
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四川平昌金福康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紧密配合,启动了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帮扶农户提升单位面积产量的计划,借助全方位技术整合、全过程农业技能教育、全方位周期性跟踪辅导,实现了显著的增产和增收成效。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汉林表示,今年5月15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实地考察了稻油轮作田油菜的机器一次性收割测产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每亩产量为221.55公斤。这一数据与平昌县前一年大面积种植的平均亩产166.74公斤相比,提升了54.81公斤,增长率达到了32.9%。
平昌县将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整合运用,作为增加收入的首要举措。这些技术包括选用优良作物品种,实施科学配方施肥,采用精准播种方法,运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以及机械化完成收获作业。陈汉林说明,平昌地区气候在不同年份间波动较为明显,要实现持续的高产量,对油菜的丰产能力和抗灾害能力都提出了严格标准。经过多次筛选评估,最终确定了在平昌本地种植效果显著的“川油81”油菜品种。
这个示范片运用了精密直播技术,去年九月份下旬,借助耕播联合设备进行精密直播,每亩播种量是230克,有效植株数达到3万4千株,比常规直播的田地多了1万到1万4千株,而且植株形态和生长状况十分一致,开花结荚也比较规整,通过实地考察,平均每株能结出110个荚果,每个荚果有19粒种子,达成了通过密植来提高产量的目标。苗期控制高度,初花期喷洒叶面肥料,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运用无人机进行操作,每小时能够覆盖五十亩土地,显著提升了作业效能,同时减少了人力支出。
这个区域还设置了专业咨询点,平昌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派遣三名资深农业专家轮流驻扎提供指导。事先制定了油菜种植管理时间计划,配备切实可行的养护手段,准时进行细致作业,并详尽记载田地记录。此外,组建了由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平昌县农业技术站、四川平昌金福康粮油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参与的养护联络群组,实施专家网络咨询服务,迅速给出具体应对方案,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运用机器进行耕作和播种,实现精准量播种,同时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精确控制肥料施用以调节作物生长,这样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还显著减少了种植开销,根据当前油菜籽的市场价格每公斤6.4元,每亩地可以获得1417.92元的收入。(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