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东北地区大豆集中进入销售阶段,市场交易表现积极,大豆价格在十月份末触及年度最低点,随后快速回升并持续走高,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速度相比往昔明显加快,国产大豆市场展现出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态势。
集团收购方数量增加,国储收购的指引作用不再明显。2019年东北大豆上市以来,加工企业为节前储备开始入市,九三、益海、中粮等企业也纷纷参与商品豆购买,传统贸易商积极进入市场,市场化的买卖行为变得频繁活跃。新豆面市后有一段时期内,储粮新豆的轮换收购价稳定在每吨3380元到3480元的“低值”区间,各收储点“运力不足,人手稀少”,12月3日黑龙江直属库国标三等大豆价格调整为每吨3560元,主动向市场价位看齐。
其次,卖豆的速度明显提速了。由于季节性供应带来的压力,主要产区的豆价起初上涨,后来下跌,2019年10月底,黑龙江东部和北部地区的价格一度降到每吨3200元以下。在市场化收购平稳推进的情况下,11月初黑龙江大豆的价格开始回升,到月底时,价格涨到了每吨3500元到3600元。近两年因为大豆生产者补贴额度高,农户售卖大豆时不再有很多担忧,种植豆类亏损后用补贴来弥补,已经成为普遍认知,农户销售进程明显快于往昔。11月底黑龙江中西部和吉林省大豆销售进程达到大约七成,远远超过往年同期的三成到四成,12月底销售比例达到了八成。多年来让种植户感到棘手的“卖豆难”情况不再存在。
第三,市场体制的革新举措正在逐步建立,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体现得相当清楚。2019年,东北地区的黄豆普遍展现出良好的品质,整体达标水平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五。这些豆子的蛋白质成分普遍偏高,多数介于三十九点到四十一分之间,而一些特别优质的品种,其蛋白质含量甚至能够达到四十二分到四十三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一期货交割库搬迁到了黑龙江的豆产区,完全消除了运输困难对交割造成的阻碍;交割规范依照食品豆的规范来制定,为现货经营单位和生产加工单位运用期货手段提供了便利,对现货市场产生了显著作用:一些贸易商和单位开始直接针对期货市场进行大豆收购活动,市场收购的规范中普遍加入了蛋白含量达到39.5%这一关键条件。随着该区域大豆交易环境从单纯的传统实物交易模式转变为融合期货与现货、仓储及物流的复合型模式,大豆的价位依据品质差异而呈现明显分化。
第四点在于大豆种植所得减少,近几年来东北流转土地的租赁费用和补贴额度联系紧密,通常上年补贴力度大、当年土地租金就高,2019年土地租金涨幅尤为突出,黑龙江省部分区域旱田的地租从每亩300元提升到400元,同时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普遍攀升,2019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户获得的每亩补贴为255元,这个数额比前一年的320元要低。收益和补贴双降后,黑龙江大豆的综合种植收益低于上年。
此外,往年产区大豆在收获后价格一般会在年底农民还钱、来年四月份准备耕种前降到阶段性最低点,2019年因为农民在上市初期卖得踊跃,阶段性价格最低点很快在十月底提前出现,这个阶段性的最低价格也比前一年略高一些,十一月初产区大豆价格普遍开始回升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2020年春节时段价格预计维持稳定状态,2019年豆一期货合约首个交割期临近时,即2020年4月中下旬到5月初期间,大豆价格或将继续攀升。
【大宗商品公式定价原理】
生意社标准价由价格数据统计和生意社定价方法计算得出,作为交易参考价值,也称作生意社定价。它适用于两种交易定价情形:
1、指定日期的结算价
2、指定周期的平均结算价
定价公式:结算价 = 生意社基准价×K+C
K:调整系数,包括账期成本等因素。
C:升贴水,包括物流成本、品牌价差、区域价差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