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的后半周时段内 ,豆粕期价出现大幅反弹迹象 ,到上周五的时候 ,达到了2933元/吨的报收价位 ,跟上周三盘中出现的低点相比较 ,反弹幅度大概为80元/吨 。豆粕现货价格随着盘面呈现出小幅走强态势 ,截至10月24日 ,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一口价为2910元/吨 ,与之前相比环比上涨了40元/吨 。
上涨动力存不确定性
CBOT大豆是豆粕期、现货价格反弹动力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中美贸易会谈预期以及美国国内压榨需求旺盛,双重推动下,导致CBOT大豆在过去一周中价格重心上移了30至40美分/蒲式耳,部分抵消了巴西大豆价格贴水下跌的影响,进而带动国内大豆进口成本每吨上升40至50元。另一方面,空头资金大幅减仓,使得市场产生了技术反弹修复的需求。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推动了豆粕价格的反弹。
然而,短期内豆粕价格或许很难就此达成企稳以及走强的状态。其一,当前时间段内豆粕价格的主要促使其上涨的动力是源于宏观预期,然而这样的预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一旦市场情绪予以转变,或许会引发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其二,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所面临的压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市场参与人员的情绪仍然偏向于悲观 。
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今年,在前三个季度期间,国内大豆的进口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且大幅地攀升到了8619万吨,将其与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增幅达到了5%。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5月至9月这个时间段,中国累计进口大豆的数量为6300万吨,与同比情况相比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增幅高达15%。大豆进口量出现了大幅增长,这直接显现在油厂的开机状况上面。在5月至9月期间,国内油厂大豆的压榨量总计达到了4954万吨,与同比相比增加了13%。
国庆节假期完毕之后,油厂进行压榨的开机状况渐渐得以恢复,油厂单周的大豆压榨数量从二百一十七万吨增加到二百三十三万吨。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豆粕的供应处于较高的位置,油厂因此维持着催促提货的节奏。
国庆节假期过后,跟着下游陆陆续续开展不同程度的补货举动,豆粕价格产生下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突显出来。当下,在市场对于四季度供应依旧存有担忧预期的情形之下,下游提货的积极性还算可以。
虽然油厂豆粕库存呈现出有所下降的情况,不过其仍然处于处于百万吨水平的高位位置,这样的状况使得现货市场依旧面临着压力,在短期内现货基差难以摆脱呈现负值的状态。

另外,虽说预估在四季度的时候我国国内大豆进口量会逐月呈现下降趋向,可是合并9月底所结转的这766万吨大豆来予以考量的话,我国国内在四季度进口大豆的总计供应量能够到达3220万吨。这样的一个供应量是完全能够覆盖每个月均约880万吨的压榨需求的,这表明在四季度我国国内大豆供应相对来说是充足的,市场在供应这一方面是不存在担忧之处的。
需求预期依然较旺盛
不过,国内豆粕需求态势同样呈现出旺盛的模样。因为以生猪作为主要部分的畜禽养殖板块全都处于存栏量高的状态,饲料需求和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从而带动了豆粕需求的增长。在5月到9月这个时间段,国内豆粕现货每周平均表观消费量达到了171万吨,这一数值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55万吨。
当下,即便生猪以及禽类养殖行业正处于全方位亏损情形之中,然而养殖板块去除产能的节奏颇为迟缓,在四季度高存栏的状况不容易被改变,饲料需求仍然维持于高位状态。
除此以外,今年下半年菜粕供应遭受限制,秋季北方降雨量持续不断影响花生粕、棉粕等杂粕供应。并且,豆粕当前现货价格保持在近几年同期相应较低位置,性价比具备较高水准 ,是植物蛋白首选食物。所以,四季度豆粕需求预期仍然很旺盛。
然而,前期巴西大豆压榨利润急剧大幅缩水,截止到10月24日,12月船期的巴西大豆针对中国盘面的榨利已然倒挂230元/吨,这样的情况致使近期国内采购巴西大豆船期的节奏缓缓地推进迟缓难行,2026年一季度的进口大豆需求一直都还没有未曾没有得到充足充分覆盖。
到10月中旬的时候,中国11月船期进口大豆的采购量有526万吨,完成率成了88%,12月船期进口大豆的采购量大概是72.6万吨,完成率只是16%,2026年1月船期进口大豆的采购量是零。当下,中国11月到2026年1月船期进口大豆还有800万至900万吨的采购缺口,然而眼下巴西大豆的出口剩余只有500万吨,而且在此榨利变差的状况下,油厂采购船只受到了限制。所以说,在2026年的1月到3月期间,国内进口大豆的供应呈现出显著的缺口状况,而要填补这部分缺口,得依赖国内榨利情形转向良好,进而带动剩余的巴西大豆以及国储轮换大豆迈入压榨流程 。
循着这般逻辑,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处在低估状况,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处于低估状况,价格有着向上得以修复的预期 。(作者单位:中州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