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水产品为何贵?本地大虾论个卖,水产市场还从外地进货

admin 30 0

山东威海是中国北方海岸线最绵延的城市。当地水产资源非常充裕,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要销往天津、河北等区域。可以说,威海水产品的生产情况会直接左右中国北方的水产市场行情。

原产地的水产品为什么也这么贵?

《消费主张》记者近期于威海进行采访得知,尽管当地是水产品出产处,可是威海本地的海鲜价格并不低廉,

皮皮虾30元一斤,清明的时候卖到了五、六十元一斤;

大头鱼12元一斤,比去年涨了近一倍;

鲳鱼也涨了价,现在都卖九十元一斤了。

这个临海都市的水产交易场所需要从外地调运货物,由于部分当地水产品的价位过于昂贵。

商户:本地大虾都论个卖,七、八十元一个。

威海当地的海虾价格比上一年增长了很大幅度,本地螃蟹的价位也显著攀升,个头较大的螃蟹,单只售价达到了一百五十元。

《消费主张》记者得知,威海多数水产品价格,近些年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少数种类水产品价格则出现了显著增长。

威海市水产批发市场的2016年3月价格记录,经过查看,本地水产品价格变化显示,草鱼和鲢鱼的价格比去年降低了,而扇贝、蛤蜊、鲅鱼等其它品种的价格都出现了上涨,涨幅最显著的为梭子蟹,200克以上的规格,价格同比增加了172.7%。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有的水产品价格上涨得这么快呢?

鱼为什么越来越少?

在威海市区的远遥码头,停泊着数量众多的船只,几乎塞满了整个区域。不少劳动者正专注于修复渔网,同时有一艘船只在进行加水及加油的操作。

船东向《消费主张》的记者透露,渔船若要航行,燃油开销加上人工成本,单日开销便达上万元,倘若捕获的鱼获量不足,此行就会亏损。因此,出于这种担忧,多数船东目前只能观望天气,断续出海,以此维持生计。

船只无法航行是因为开销不足,开销不足是由于捕获的鱼类数量稀少,而鱼类数量稀少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船主表示,每年三月到四月期间,海水温度较低,鱼蟹尚未成群结队游至近海区域,因此捕捞收获相当有限。

船长:不如去年,越来越少。原来捞10斤,现在捞一、二斤。

每年六月一日至九月一日期间实行海洋休渔制度,鱼类处于繁殖阶段,严禁捕捞,此时鱼价通常最高昂,九月过后,鱼类体型增大,捕获量也随之增加,价格便自然下降,然而部分渔民反映,由于休渔期内鱼类稀少且价格昂贵,少数人选择秘密捕捞,反而导致近年来海洋鱼类资源进一步衰退。

威海水产品价格_威海海鲜价格原因_蟹价格

由于资源减少,一些近海捕捞的、鲜活的水产品价格逐年上涨,

进口水产品价格相对平稳

王磊是威海市率先进入水产品网络销售领域的群体成员之一,主要售卖冷冻海产以及部分预处理食品。

王磊向记者说明,他们售卖的商品多数源自海外,国内市场波动对它们影响很小,大部分海产价格今年一直稳定不变。但并非所有商品都如此,该公司销售记录显示,海带、海参、三文鱼这类简单加工的海产品,价格出现小幅攀升,而鱿鱼类商品的价格增幅最为显著。

王磊表示,今年年初的售价是35元,现在涨到了38元,而去年同期的价格是33元,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受到了严格控制。

记者从一家经营海产进出口、半成品制作及分销的企业获得消息,国内沿海和日本海域的鱿鱼捕获量并不高,主要供应来自南美,该地区的捕捞规模是决定鱿鱼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

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购买价格在一吨13000至15000元区间内,而在2014年,价格大约是每吨七千到八千元。

由于价格持续攀升,工厂方面也不得不控制原料的采购量,苗强指出,他们企业自2016年开始,总共购入了300吨鱿鱼,目前冷库中存放的,依旧是2015年岁末采购的一万元每吨的货物,尽管当时每吨的进货费用较现在要低,不过计入各项仓储开支,整体价格同样呈现上涨态势。

成本上扬,价格也跟着上涨,不过苗强表示,他们从七、八千元买入的那批货只赚了微薄,这笔盈利需要与高价采购的商品进行结算。

苗强指出,总体而言,国外的鱼类资源状况尚可,他们可以到任何有鱼的地方去购买,然而中国的近海鱼类资源却逐年下降,使得他们的经营感到十分不安。

苗强:曾经一年几十万吨,现在都不一定有一万吨。

苗强把公司的商品都陈列出来,我们看见,从国外引进的种类数量上远远超过本土制造的,本土的许多物品还是人工培育的。

苗强:90%是进口,10%是国产的。

我国远洋捕捞量正在逐步增加

我国海洋生物的供应不足,是导致部分水产品价格攀升的一个因素。

对于我国海产品资源紧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副职领导王传良向《消费主张》的报业人员透露,2014年,威海市的海洋渔业总捕获量达到八十万公吨,2015年则增加了五万公吨,这个增长主要是因为海洋捕捞作业中远洋作业的比例提升了。

国家针对资源不足的状况,从二零一五年开始重点支持深海渔业的发展,向远洋作业的船只提供财政补助,引导渔船前往更广阔的海洋进行作业。

根据统计资料可知,威海市在2014年和2015年期间,船只总数有所减少,而马力总和却有所增加,这说明国家减少了对近海捕捞的小型船只的支持,同时增强了对远洋捕捞的大型船只的投入。随着远洋作业船只数量的持续增长,期待其在未来能够对不断攀升的水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

《消费主张》记者经过调查得知,这些年,社会对海产品的需要量与供给量都在提升,因为需要量的提升幅度超过了供给量的提升幅度,所以近些年威海及北方海产品的整体价格在稳定的基础上稍有上升。部分野生海产的价格涨幅比较明显,这是由于资源数量急剧减少,而部分人工培育的海产价格涨幅相对较小,有的种类价格还出现了下降情况。

维护水产市场的价格平衡,关联着民众的饮食,关联着相关人员的收益。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实施规范化的水产培育,避免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也应当注重对海洋生态的保护,科学地实施深海捕捞,并适度调节进出口的渔业物资数量。

水产品的上市时间有明显的周期性,目前水温比较低,鱼和蟹还没有成熟开始迁徙,所以价格比较贵,等到水温变暖,货源会逐渐丰富,价格也会慢慢降低,那个时候可能是您品尝海产佳肴的更佳时刻。

四月份十八号晚上七点二十八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的《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了《关于水产品的价格调查》(第一集),四月份十九号上午十点十二分再次播出,敬请大家留意。

标签: #水产品价格 #威海 #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