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中药材产地,时而有收获的繁忙景象,时而有市场行情的波动不安。安徽亳州的白芷最新上市货品价格已经悄然攀升到每斤两元到两元三,与此同时,辽宁细辛的统货价格却跌落到了每斤二百四十元。
一、涨价品种:产新后期的白芷与零星上扬的栀子
白芷是近期产地上的一个显著品种。安徽亳州谯城区大杨镇的白芷已经进入产新后期,鲜货价格比之前有所提高,现在稳定在每斤2到2.3元。大杨市场的新货干品平均卖出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商家进货的积极性很高。
此次价格上调并非偶然现象,一方面,在产品更新周期接近尾声时,优质原料供应逐步减少,商家开始积极进行库存准备;另一方面,今年白芷种植过程中,符合标准的种植基地占比有所提高,例如川渝地区的"白芷+玉米"轮作方式,既确保了收成数量,又增强了产品品质,使得优质产品能够获得相应的高价,这一趋势正逐渐显现出来。但必须提醒的是,现阶段新收获的产品干燥程度参差不齐,购买时一定要认真鉴别商品质量。
栀子市场行情有所回升。江西樟树黄土岗的青栀子新鲜果实卖价在6到6.5元,干果售价28元,较之前状况好转。福建陈统的普通货价格是24元,全部呈红色的精选品能卖到30到32元,江西野外生长的后期颜色筛选品大约28元。这种情况与茶饮行业对栀子需求的提升有紧密联系,特别是"无香精茶"受到欢迎之后,栀子作为增香材料的用量不断上升。
栀子鲜果加工成果干的比例大约是三比一,种植者能够依据新果的售价快速估算出干品的费用,最近想要采购的人手有所增加,不过他们多数是针对实际需求进行选购,在短时间内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攀升的情况。
二、跌价品种:产新压力下的细辛与走动迟缓的钩藤
细辛是产地市场行情的"晴雨表"。辽宁地区细辛处于收获旺季,普通货价格跌至240元,加工品价格卖到450元,与前段时期相比显著回落。尽管产地上的货品数量有限,但销售情况尚可,估计到月底新鲜货品的挖掘量会上升,未来市场依然面临挑战。
细辛的价钱下滑是有原因的。这种作物的成长期通常为四到六年,早些年因为价格高而扩大的种植规模,如今逐步到了收获阶段。同时,目前正值新货上市的开端,多数商家采取谨慎策略,主要根据实际需求购买,短时间里供过于求的状况难以扭转。过去的记录表明,细辛的市场价格会受到新货产量的影响而起伏,这种现象在今年又再次发生了。
钩藤当前市场状况同样不理想。江西樟树黄土岗镇钩藤的剩余量已经很少,不过市场的关注程度不高,货物的流通速度明显减缓。90%含钩的优质品(2cm到3cm之间)售价为70元,而60%含钩的货品(大约2.5cm)价格仅为54元,两者之间的价差为16元。这样的价格差异表明市场对钩藤的品质有非常高的标准,含钩率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三、稳中有变:荆芥的分化与金银花的等级价差
荆芥的出产区域状况差异显著。河北安国的荆芥即将到收获期,今年种植规模有所缩小,并且降雨造成部分农户损失巨大。然而市场行情表现一般,用于生产杆子的药材卖2.5元,用于制药的饮片卖3.5元,整株的售价在4-5元之间,多数商贩选择静观其变。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荆芥穗价格稳定。安国本地荆芥穗通常统货卖到35元,精选品能卖到45元,药厂使用的手剪穗只要25元,而刀扎穗价格较低,在7到12元之间。手剪穗凭借其上乘品质受到商家青睐,预计未来行情看涨。由于市场销售情况良好,手剪穗的供应量正在逐步降低,在荆芥类药材中属于品质较高的品种。
金银花遵循品质决定价格的原则。山东平邑铜石镇的青花过色选炕货售价在105至110元,黄白花色选精品货为90元,一级货80元,二级货75元,三级投料货65元,不同等级的价格差距明显。目前市场上有充足的货源供应,但购买货品的商家数量不多,交易量不大,整体行情保持稳定状态。在国家标准抽检要求提高的情况下,这种按等级划分的价格差异未来或许会扩大。
四、平淡品种:巴戟天、丹参的低迷与黄精的稳定
巴戟天的市场销售状况持续疲软。广东肇庆高要地区晾晒的干品数量很大,许多加工企业已经歇业,新鲜巴戟的价格在9到12元之间,小肉品的价格范围是46到50元,中肉品的价格范围是58到62元,大肉品的价格范围是70到75元,特级品的价格范围是95到110元。尽管特级品的价格还算可以,但整体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供应量充足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丹参市场状态稳定。山东沂水杨庄镇的普通货卖10元,中档货卖12元,高档货也卖12元,大规格的卖18到20元。产地上的供应量很足,但买方力量不强,主要是药厂根据需要进货,所以价格没什么起伏。
黄精当前行情平稳。河南西峡米坪镇药企采购价在30至31元区间,精挑细选的货品售价为60至65元。商家购买意愿不高,药材流通速度放缓,不过鉴于其药食两用特性,持续的市场需求为其价格提供稳定基础,因此价位变动有限。
当前对薤白的市场兴趣不大。山东沂水杨庄镇的制药企业原料进价四十元,药材成品售价五十元,供货商正努力拓展销售渠道,整体价格走势稳定,但缺少积极上涨的动力。
这个价格信息采集于2025年9月5日不同产地的最新报价,只能当作参考,不能当作投资凭证。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受到很多条件制约,实际交易时需要根据个人状况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