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价飙升五成引热议!此番上涨原因何在?价格还会再涨吗?

admin 13 0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有人询问,草鱼的价格为何高达三四十元?在北京市一家物美超市的生鲜柜台前,打算购买草鱼的顾客看到标价后,不禁表示十分意外。

今年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地区的水产品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草鱼和鲢鱼,它们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大幅度增长了将近一半,有些甚至超过了这个比例。

面对不断攀升的鱼价,网民纷纷戏称“无力消费”——“一条草鱼价格在三四十元,咸鱼也变得昂贵了!”“曾经期盼年年有鱼,如今只能空望水中之物了”……

我国水产制造量居全球首位,鱼真的不够食用了吗?此次鱼价高涨缘由是什么?成本会继续上升吗?

鱼价飙升五成

近期多地淡水鱼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热议。

农业农村部对全国80家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整体水产品价格不高,但四季度后价格开始逐步上涨,2021年初以来,淡水鱼类水产品价格上涨比较显著。监测数据表明,1月至4月期间,淡水鱼综合平均价格持续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80%,比2019年增长了14.30%。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水产品价格及变化幅度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的数据,2021年第21周,也就是5月21日到28日,对一些主要水产品进行了监测,发现除了活鲫鱼和白鲢活鱼的价格保持稳定外,其他品种的价格都出现了上涨。草鱼每公斤平均售价为21.72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54%;鲫鱼每公斤平均售价为23.46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2.7%;鲤鱼每公斤平均售价为18.19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6.8%;花鲢活鱼每公斤平均售价为19.85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9.7%。

中国新闻周刊发现,实际上从2020年第51周起,鲫鱼的价格就已持续攀升,累计上涨时长已达23周,草鱼、鲤鱼、花鲢鱼等鱼类产品也从2021年第11周起价格有所提高。

零售价远超批发价,批发价显著攀升,零售价之高令人震惊。

草鱼价格高达三四十元,在北京某家物美超市的水产品区域,购买草鱼的顾客看到价格标签后,纷纷表示难以负担。

根据物美超市相关人员说明,今年淡水鱼费用较去年显著增加,鲤鱼、青鱼、鲢鱼等售卖的淡水鱼费用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目前物美超市售卖的鲤鱼每斤售价为29.8元,青鱼每斤售价为19.98元。

去年物美集团推出了自有品牌“缤纷鱼鲜”,囊括了七种鱼类水产品,包括鲫鱼、鲤鱼、草鱼以及武昌鱼等。这些鱼都是当天捕捞后立即宰杀并包装的,购买者可以将它们放在冷藏环境中保存四十八个小时。具体价格方面,鲫鱼每袋220克售价16.8元,草鱼每袋750克售价42.8元,鲤鱼每袋680克售价29.8元。

北京某知名餐饮企业负责人透露,该店主要选购的鱼类食材包括草鱼、带鱼以及龙利鱼,其中草鱼的价格波动最为显著,现阶段的市场价位较之节前已增长了约4.5元。

在当前价格调整阶段,中国股市里涉及海产的板块表现良好。佳沃股份、大湖股份、*ST昌鱼、*ST东洋、通威股份、獐子岛、国联水产等股票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攀升。统计表明,这些股票自五月份以来整体增值了8.67%。

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海外水产品价格也纷纷攀升。挪威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该国三文鱼当前价格已达到每公斤71.08挪威克朗。这一价格较去年同期的水平上涨了30%。

鱼周期来了?

为什么淡水鱼的价格会突然飙升?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另一位副职陈洁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每年四五月是栽种新苗的时段,此时价格常有轻微的周期性波动。但此次价格飙升,并非单纯受季节影响,而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陈洁表示,近年来,像大宗淡水鱼这样的养殖水产品价格一直不高,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多次削弱了消费者购买水产品的意愿,从而引发了广泛的滞销现象。为了减少损失,许多养殖者被迫放弃淡水鱼养殖,改种其他鱼类,最终导致淡水鱼供应量下降。

鲫鱼价格_草鱼价格同比涨幅超过50%_淡水鱼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中国水产养殖网负责人黄明祥向中国新闻周刊补充说明,整体水产品数量实际上并未减少,不过其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

水产培育业同样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只是起伏幅度不如生猪市场那么明显,鱼类产品价格高涨的时段通常比较短暂。比如青鱼,它的生产通常遵循2到3年的一个轮回。因为青鱼培育行业非常零散,规模较小的生产者对于鱼价变动的预测往往不够长远,一旦发现鱼价上涨就赶紧扩大生产规模,一旦价格回落就加速销售。根据他的推算,现阶段青鱼的产出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减了大概三成。

环境保护对淡水鱼的总产量构成显著制约。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陈乃松教授指出,为了实现环保目标,许多地区持续扩大了禁止和限制水产养殖的区域,其直接后果是可用于养殖的水域面积不断萎缩,进而对淡水鱼的整体产出水平产生了持续的负面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到2020年年底,全国水产培育的田地比“十三五”刚开始时缩小了5.5个百分点,导致至少有300万吨的产出能力损失掉了。具体来看,河里养鱼的地盘缩减了5.74%,围起来的河里养鱼区域减少了96.19%,相应的收获量也降低了91.85%。另外,网里养鱼的区域面积小了90.06%,收成也跌了73.18%。

饲料费用增加,也使得水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从今年1月份开始,用于养鱼的玉米和豆粕原料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全国畜牧总站统计的信息表明,5月份第二周全国玉米的平均价格是每公斤2.97元,与前一周相比增长了0.3%,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6%。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透露,五月份中旬,成品鱼的食物每千斤比去年同期贵了大约五百度,幼鱼的食物和高级别的食物每千斤比去年同期贵了大约一千度。

供给端偏紧的同时,消费端迎来利好。

大湖股份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水产品消费呈现逐步复苏的态势。去年疫情消退后,国内消费者开始更多地选择本土水产品,从健康角度出发,人们更加喜爱鲜活水产品以及淡水产品。

农业农村部相关单位负责人之前也提到,一般民众无法分辨冷冻食品是否源自海外、是否带有新冠病毒,所以更倾向于选购活体及淡水产品。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资料,2021年3月水产品进口总量为2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36.2%。

从水产大国向强国跨越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进步,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吃鱼难”状况,现在实现了“年年有鱼”的美好愿景。

根据《2019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当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为26406.5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2934.49亿元,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80.36万吨,养殖产量为5079.07万吨,捕捞产量为1401.29万吨。

我国水产品整体产出量和人工养殖量都持续领先全球,既丰富了民众的优质蛋白来源,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专家们强调,现阶段国内整体仍停留在基础加工阶段,存在大量资源消耗,行业收益微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想要打破现有局限,完成从数量到品质的提升,就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制造模式。

陈乃松谈到,现阶段国内水产品购买多采用新鲜状态,而经过去骨、切块等深加工的冷冻产品,大部分销往海外,在国内市场的比例很小。

统计资料表明,到2019年岁末,国内水产品加工总量达到2171.41万吨,但加工比例仅占三分之一,其中淡水产品加工体量是395.32万吨,加工比例仅为十二分之一。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秘鲁等国的水产品加工产出比例能够达到六成到九成之间。

水产品购买时遇到的难题在于购买时机和场合不多,而且如果很多产品同时上市,价格就容易不稳定。陈乃松表示,对水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能够显著延长它们的保存时间,增加产品的价值,并且使供应更加稳定。

我国水产品市场需求广阔,未来将逐步从销售新鲜水产品转变为推广深加工的包装水产品,消费选择越来越丰富,公司若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提前规划部署。

陈乃松进一步说明,与粮油肉蛋奶不同,我国未将水产品列入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体系,而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运作。“因为缺少国家层面的调控手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

陈洁提出,针对设施落后、设备老化,经济实力单薄,生产工具应用不普及的养殖者,国家能够制定配套支持措施,例如,打通销售途径,提供鱼塘更新补助,强化养殖知识传授等办法,以助其增强经营实力。

诚一水产养殖公司位于广州,是华南最大的草鱼培育中心,该公司负责人阳会军谈到当前价格上涨问题,指出目前正值投放鱼苗的阶段,距离产品大量上市还有段时间,因此短期内淡水养殖的产出不会大幅提升。预计随着淡水鱼产量的逐步回升,淡水鱼供应偏紧的状况会得到改善,最终导致价格下降。

近一年来,猪肉价格出现显著上涨,结果导致消费者纷纷转向其他选择。鱼类产品怎样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怎样避免消费者因价格高而却步,怎样真正提升我国水产事业的发展水平,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标签: #鱼价上涨 #水产品价格 #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