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河南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培训会在新乡召开

admin 14 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文娇 张芸 文/图

与会专家现场筛选适合河南种植的优良品种

8月26日,河南省葡萄产业升级现场交流暨学习会在新乡平原示范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葡萄示范地举行。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省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及葡萄栽培行业的150多位专家和从业者聚集在此,共同探讨河南葡萄产业提升发展新策略。

河南省是我国葡萄的重要产地,其葡萄产业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相关数据,全省葡萄的种植面积达到53.8万亩,总产量为91.4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六位。这一产业已经成为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在众多品种中,阳光玫瑰备受关注,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大约有150万亩,而河南省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10万亩。然而,目前阳光玫瑰产业遭遇重大困难,种植规模过于扩张造成产品供应过多,一些生产者过分追求产量,不仅使得果实风味变差,又因为劳动力费用增加、产品品质有好有坏等问题导致市场售价不高,发生销售不畅的情况,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降低。

河南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_河南阳光玫瑰产业现状_葡萄价格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浆果研究室主任吕中伟表示,平原示范园区运用了三种种植方式,包括简易避雨、大棚提前成熟以及连栋避雨,园内共栽培了一百多个葡萄种类。参会专家们以展示技术成效、改进品种配置、增加市场供应为宗旨,实地对五十二种葡萄进行了品评。专家小组以“省力、品质高、色彩多样、风味丰富”作为品种选择依据,挑选适合河南气候和种植环境的优良作物,为农户提供品种升级的科学建议。在这些品种中,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培育并已获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注册的“紫香玉”“紫蜜玉”“脆香蜜”表现最为出色,由于维护方便、品质上乘、味道极佳,获得在场人员一致称赞。

当前阳光玫瑰产业发展面临若干难题,业内权威人士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意见,认为唯有将“品质改善”作为核心,方能达成优品优酬的目标。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员王海波谈到,当前平原示范园区里栽种的阳光玫瑰,经过合理管理,每亩产量维持在2500斤上下,每串果实留40颗,每颗重12至13克,每串重约1.2斤,果实呈黄色、香气浓郁,价格比市场高出约五倍,因其上乘品质获得顾客喜爱,园区现场购买和摘果的民众接连不断,成为优质高价的有力证明。

室内训练期间,领域内权威针对葡萄种植业核心技艺及未来走向,进行了专题讲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担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研究员,他针对“葡萄优质生产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为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崇怀,作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领域的专家,阐释了葡萄产业的进步历程与品种的演变过程,系统梳理了产业发展的脉络以及品种更新的趋势;河南中远葡萄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研究员王鹏,介绍了大型葡萄园的管理实践,给出了规模种植的管理方法;郑州郑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主管杜小亮,着重介绍了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帮助种植者解决了实际的生产问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负责人尚泓泉在回顾时说明,省内葡萄科研领域的核心力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葡萄小组,在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等层面收获颇丰,现已累计获得葡萄新品种的登记和批准6个。在“十四五”时段,这个集体创建了二十个以上的葡萄样板田,推广技术覆盖了六十一万公顷,促进了产业增值六十多亿人民币,并且多次迎来多个国家的领导层前来视察,担当起河南农业国际沟通的关键渠道。他深信,这次现场考察配合学习交流,能够更好地统一行业认识、普及尖端方法,为河南葡萄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根据消息,本次行动获得河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资助,同时得到河南优势产业支撑计划林果专项葡萄子项目的扶持,此外还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提供帮助。

标签: #河南葡萄产业 #高质量发展 #现场观摩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