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四川省冬油菜种植规模超过一千九百万亩,收获量达三千一百五十四万吨,种植规模与收获量持续增长十九年。四川是咱们国家油菜种植的重要区域,这些年,不论中央政府还是四川省,都特别重视当地油菜生产,安排了好多计划,像推广油料作物先进县项目、打造优质油菜种植区、实行土地轮作和休耕制度等,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目的是让四川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同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近些年,四川省油菜籽的市场行情呈现稳步上扬态势。今年,油菜籽的购销价格较2019年实现了超过十分之一的增长幅度。依据四川省推行的“天府菜油”生态化与优质化种植规范,油菜作物培育的“345”推进蓝图,即每单位面积需投入300元人民币,每单位面积可收获400市斤高品质油菜籽,每单位面积可增加500元人民币的收益,这样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呢?油菜种植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呢?相关媒体人员走访了三位从事大规模粮食种植的代表性个体。从他们不同的小春生产布局,可以看出四川油菜生产一线的态势。
种植主体: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龙腾农机专业合作社
所处区域地貌: 丘陵
近年来小春生产布局:逐年增油减麦
受访人:合作社负责人 张勇
今年小春,张勇带领合作社缩减了小麦的种植规模。油菜的种植范围,则从去年的500亩扩展到了800亩,而前年这一范围大约只有200亩。
绵阳市安州区是重要的油料产区,同时也是“天府菜油”的推广示范县。政府为鼓励油菜种植,在种子供应、病虫害集中处理、机械化收割晾晒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并推动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对于种植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农户,政府每亩给予100元的奖励。张勇谈到,目前农民种植油菜的意愿非常强烈。
近些年,张勇的团队持续研究油菜栽培的自动化操作。2019年,他们成功实践了无人飞机播种,收效显著。油菜机械化收割时损失偏大是个长期困扰的难题,针对此问题,他们每年都在不同区域试验单一流程和双重流程的收割方式,逐步摸索出一些方法。
今年安州区推行分段式油菜收获办法。首先,运用割晒设备将油菜割下,使其在原地晾干几天。接着,再使用机器进行捡拾和脱粒。张勇说明,油菜籽有后熟特点,经过几天晾晒,籽粒的成熟程度会趋于均匀,这样脱粒的效果更佳。与分段式收割不同,两段式作业能让油菜籽损失减少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含水量也会降低大约十分之一,不过这种做法增加了一个步骤,导致节省的收获成本几乎被抵消掉。多数小农户倾向于自己动手,先用刀具砍倒油菜杆,放置几天进行风干,然后聘请农机手操作设备进行捡拾和脱粒,以此来节省雇佣机械的费用。
张勇谈到,他逐年增加油菜籽用量减少小麦用量的情况,政策扶持并非关键因素。四川并非小麦主产区,但浓香菜籽油的市场需求很大。当地许多农家乐和餐馆等用油量大的客户,每年都会直接找他们加工榨油。同时,本地的榨油厂业务也很稳定。张勇觉得,随着油菜机收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费用还能继续降低,效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种植主体:四川省崇州市天地宽家庭农场
所处区域地貌:成都平原
近年来小春生产布局:逐年减油增麦
受访人: 王茂君
为了从春季赏花经济中获利,去年崇州市推出了扶持措施,包括提供种子和肥料,以此动员民众种植油菜,并举办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活动。但王茂君对此未予理睬,而是将农场的五百多亩土地全部改种了小麦。
为何要选择种植小麦呢?王茂君心中已有周全考虑,首先,依据成都市的相关政策,每亩小麦能够获得200元的规模经营补助,其次,由于种植技术的持续进步,近些年种植大户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亩产达到800至1000斤已非难事,而数年前小麦的亩产水平仅在500至600斤之间。每斤小麦的售价大约在1.2元上下,折算下来和油菜籽的收益相差无几;其次是小麦从种植到收获全程采用机械化操作已十分普遍,而油菜在收割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再加上崇州本地的小麦用于烘干的设备设施比较完备,油菜籽的烘干机械却比较少见。王茂君表示,前些年若种植几十亩油菜,就必须请人把油菜籽运到郊外空旷地带晾干,搬运过程既耗费钱财又颇为费事,因此干脆放弃了种植。
谈到油菜机械化收割的损失问题,王茂君坦言自己曾经吃过大亏。几年前,他种的油菜长势相当旺盛。村里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路过时,都忍不住驻足称赞——"这等优质的油菜籽,一亩地估计能产四百五十斤呢。"王茂君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但等到收割时却目瞪口呆——一台收割机在一亩地里只收了不到三百斤,还有不少油菜籽散落在了田地里。
自此一战,王茂君小春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小麦上。
种植主体: 四川省苍溪县金永丰农机服务合作社
所处区域及地貌: 山区
近年来小春生产布局:酌情扩种油菜
受访人: 理事长 欧小荣
欧小荣住在苍溪县,那里属于川北山区。苍溪县最适宜种植油菜的地方是县城附近比较平坦的区域。欧小荣的种植基地在山上,海拔超过700米。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需要更长时间。因此,需要同时种植小春和大春两种作物,这让欧小荣感到很辛苦。所以,他一直采用的主要策略是集中精力发展大春作物,而让小春土地闲置不种。
2020年,苍溪县成功获得为期三年的“天府菜油基地县”项目,省级财政每年提供1500万元资金,三年总计投入4500万元,旨在促进苍溪油菜产业进步。根据产业扶持计划,针对植保、机收、种油大户等不同环节和对象的补贴标准约为每亩130元左右。同年春天,欧小荣挑选了100亩土壤条件优越的土地,种植了油菜作物。
缺少政府补贴的话,我们当地种植油菜不仅无法盈利,反而会遭受损失。山区梅雨季节气候潮湿,用直升机进行直播撒播种子,由于种子容易发霉导致无法发芽,所以只能采用育苗后再移栽的方式。另外,市面上常见的油菜收割机体积普遍较大,更适用于平地或丘陵地带,在山区操作起来并不那么便捷。对于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而言,这种情况下人工成本的投入会显得过高。
那么,是否能够依照省级部门倡导的农业多元经营模式,如蔬菜种植、花卉栽培、蜂蜜采集、旅游观光、肥料生产、饲料供应等,从而提升产出呢?欧小荣表示,从道理上讲具备可行性,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存在诸多挑战。油菜薹可作为参考,假设每公顷可收获1500公斤,那么每公顷的经济收益能达到9000元,然而这种方式会显著推迟油菜籽的收获期,从而干扰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更核心的问题是,它要求种植专业户投入大量时间与蔬菜市场建立联系,若要细致经营,基本上就不再属于粮油种植范畴,而是转向了蔬菜种植行业。欧小荣这样指出。
记者观察
提质增效还需打通关键环节
四川省既是菜籽油的主要产地,也是其消费的重要区域。2018年,该省推行了“天府菜油”计划,创建了国内食用油领域第一个区域性公共标识,旨在解决四川菜籽油加工领域缺乏领军企业、品牌缺失以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最近,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再次共同发布《四川省“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该计划详细规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以及实现路径。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原料基地的产量与质量提升工程。根据该计划,到2023年,四川省油菜的种植面积要维持在2000万亩左右。今年四川省油菜种植整体态势良好,实现预期目标具备可行性,然而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油菜种植区在建设层面仍有显著提升潜力。
四川油菜种植现阶段基本依靠个体农户进行,四川农民出于自家用油考虑,小春时节通常不会舍弃油菜种植,这使其成为当地油菜生产的主要力量。根据相关数据,自2010年起,四川油菜种植的面积已超越小麦,位列小春作物之首。在这种独立耕作的心态驱动中,农民在耕作时比较随意,缺少科学施加肥料、恰当进行浇灌的认识,将蔬菜的优良程度主要放在种植过程里的"天公作美",舍弃了生产优质产品获得高价钱和高回报的机会。
农业规模化经营持续发展,农村人力成本持续增加,促使油菜全程机械化更加紧迫。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2020年发布的《四川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显示,2019年四川油菜籽生产总成本里,人工费用占比达到74%。这一比例是湖北的1.92倍,湖南的1.76倍。现阶段,解决收割环节的技术难题是关键,每单位面积能多收获四十公斤,带来的额外收益会超过一百二十元。
其次,产业扶持政策落实的准确度、成效需要进一步增强。记者进行过实地考察,发现部分县在项目推进时,手段较为粗略,对于种植、用药、施肥等环节缺乏精细管理,导致农民的种植技能没有获得提升,同时增加了农业环境问题的可能性。
加工和种植环节互为补充。四川菜籽油加工行业尚在发展阶段,伴随天府菜油品牌市场地位和声誉的增长,优质原料的成本会持续上涨,这种现象需要时间来适应,我们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此外,必须认识到,缺乏优质的原料供应地,菜油的品牌塑造便无从实现。所以,针对种植和加工的扶持措施必须协调一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